莆田系荼毒下的医美行业:合法医师仅占28% 无证麻醉师成最大杀手

2021-07-28 21:33:00 来源:商讯精选

原标题:莆田系荼毒下的医美行业:合法医师仅占28% 无证麻醉师成最大杀手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

作者丨马妍睿

33岁的姑娘小冉,在5月2日躺上了手术台。

医生在她的腰腹、双臂都切开了口子,这些创口会用于抽取皮下脂肪并填充至胸部,也成为她死亡的导火索。

5月5日,她因术后感染病情严重而转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

转院时,家人第一次见到术后的小冉——多器官衰竭,前胸到肚子皮肤大面积溃烂,浮肿。此后,她做了两次全身杀菌手术,只能通过多种医疗机器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

两个多月后,病情恶化抢救无效的小冉离世。

小冉的死,不是开头,也不是结尾。

在这条危险的产业背后,是无数浇灌焦虑、用美好生活幻影收割红利的资本,把自己送上手术床的年轻人们,成群结队,成为了莆田系等资本力量的祭品。

与此同时,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医美行业正在掀起内卷的浪潮。无证麻醉师,假药假器械,这些问题越来越泛滥,带来的危险与矛盾,也前所未有地尖锐。

“麻醉致死”

麻醉师,是这个行业最大的杀手。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什么时候用、用多少量、出现血压和心率下降时应该如何介入、进入深度昏迷以后应当怎么处理,这些都不是具有具体标准的操作,只能靠专业麻醉师的经验应对。

与此同时,大部分医美整形机构并不具备急救与抢救室,更不具备急救条件。因此,万一出现麻醉带来的事故,也只能就近送往三甲医院。但在转移过程中,病人们往往就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根据医美与麻醉行业的统计,70%以上的整容事故都跟麻醉操作不当有关。而在国内,每年约有十万人因麻醉失误而落下残疾或因此死亡。

东莞一家私立整形外科机构的负责人张洋向金角财经确认了这一点:在医美整形手术中,麻醉导致的死亡率远远超过普通医疗事故的致死率。无证行医、药物使用不规范、一药多用等等非法操作都会出现在麻醉这一环节中。这意味着,仅仅是为手术做准备的麻醉,已经有可能致命。

图:麻醉致死的新闻案例,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国内的整形医院里是否都能配置专业的麻醉师?在张洋看来,这个问题很难调查出结论,“很多麻醉师是外聘的,可能患者预约的时间和麻醉师有空的时间刚好配不上,再加上请麻醉师的费用挺贵的,不是每一家机构都这么有良心,花一两千请麻醉师来做一次。”

危险背后,是麻醉师的数量太少、成本太高,因此许多医美机构为了“省钱”,会选择在人员和流程上铤而走险。

麻醉医师,需要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才可进行临床执业。可在整个中国的麻醉市场中,出现了明显的人才匮乏:中国麻醉医师按照人口基数统计有近30万人的缺口。因此,可以分配到医疗美容行业的医师数量更加不容乐观,对于医美行业是一个极大挑战。

深圳的医美从业者艾妮(化名)表示,就在前段时间,她曾看到一名多点执业医生的违规操作,“放倒一个医美病人,留下未用完的药让护士看情况给药,自己去赶场做另外一台麻醉了。”

实际上,在业内存在许多新入行的麻醉医生,供职于公立医院的同时,也会到医美机构赚外快,1000元一台手术,自己带药,不管做多久。

据艾妮观察,在医美机构里许多整形医生是野路子出身,病理生理都不懂,还喜欢指挥麻醉医生工作。而部分麻醉医生也很难称得上敬业,“有的麻醉医生带几个护士,让护士来做,自己不来,还拿着高收入。”

行业里都有见识过的,是一位知名韩国麻醉师。他使用的鼻咽通气道从不消毒,一根用无数人。不仅鼻咽气道反复不消毒使用,由于有些麻醉医生的药是从公立医院“带”出来的,为了节省药剂,一支药“可以给好几个病人用,连针头都不换。”

这大半年里,大量的医美整形机构,开始启用无证麻醉师进行手术。越来越多的无证麻醉师进入市场的同时,甚至还出现为了抢单恶意压价的情况。“800,甚至更低的价格,都有人来做。”

这正是资本的汹涌,给医美带来了的巨大畸形。

过去两三年,医美产业的发展势如破竹,引来大量投资者、上市公司和炒作资金的涌入。

医疗美容概念板块持续火热,千亿市值的医美产业龙头公司上市后有两百多倍估值,股价更是一路飞涨。这个数字,比半导体、新能源和医疗行业都更夸张。

2021年第一季度,投向医美赛道的资金已经达到近5亿元。这一数据,超过了2019年与2020年医美行业一整年的融资规模。

2月21日,昊海生科发布公告称,拟以共计2.05亿元总投资款获得美容领域企业欧华美科63.64%股权。无独有偶,老牌药企康哲药业也通过收购皮肤线公司卢凯进入医美赛道、华东医药砸6亿收购外资医美公司、朗姿股份拟1.25亿设立医美股权并购基金,华熙生物则是通过布局玻尿酸食品领域,不断扩张医美版图。

医美行业的并购正在不断加速。大量热钱涌入,意味着投机,越来越多的热钱,也带来了更大规模的回报需求。

与此同时,医美巨头们对用户的普及教育,已经在全社会开花,迎来了收割的时刻。

去年双11,医美医疗订单量环比增长近 7 倍,平均客单价达 6300 元,而另大多数感到意外的是,其中有近三成订单来自男性消费者。

“颜值经济”概念的热炒,改变了很多年轻人的想法和追求。

所以,资本给下的KPI,对速度与规模的要求,到了前所未有的极致。

为了在资本翻涌的海洋里冲出机会,绝大多数医美机构们,都在一边大笔花钱搞营销,一边在人力、技术上节流,以此获取生存空间。

“被收割的颜值焦虑”

医美是人们眼中的典型暴利行业,但高昂的成本,正在让这个行业发生剧烈的两极分化。

从上市公司瑞丽医美的情况看,推广营销开支和员工成本占销售及分销开支的比例超过80%。其中,推广及营销开支(线上广告、户外广告)已占当期销售及分销开支几近一半,给销售及营销人员支付的薪酬及奖金则占了40%以上。

2020年全年,瑞丽医美的营销成本,达到了8437万元。再看行业头部朗姿医美,2020年全年成本达3.4亿元。但一般的医美机构,一年投入的全部成本,不过是400万左右。

这样的投入,与头部相差几十上百倍,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与此同时,头部在仪器、技术更新升级等方面,不断地高频更新。一般中低端医美机构,天然注定了,要对接的就是中低端群体。但中端客户是中低端医美机构的关键营收群体,必须要从头部机构手上把人抢过来,不仅要在仪器技术上进行更新,还需要跟进头部医美机构,进行疯狂营销。

“营销不能停,一停生意就不行。”这也是许多医美行业从业者的共识,到了今年,中低端医美机构的营销成本大多出现了翻番。

图:小红书上的医美宣传帖,来源:小红书

据张洋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医美耗材成本约占整体营业额的20%,人工成本占30%左右,如果渠道费用占比30%,再加上房、水电等运维费用,仅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营销和客源,成为决定许多医美机构存亡的生命线。

花大价钱猛砸营销,这也是莆田系医院最惯用的宣发套路。据艾妮透露,在新氧、更美等垂直医美平台出现之前,莆系医美机构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的广告投入是一家普通的私立机构、或者公立医院无法想象的。

钱都砸进了营销里,这直接导致“莆田系”机构历来都是医疗事故高发区。随着医美行业的两极分化,中低端医美产业也过得越来越艰难。

大部分无力支付成本的医美机构,只会选择剑走偏锋。

除了麻醉不规范,换药、假药,在医美行业也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以最常见的注射类护肤项目为例,肉毒素一瓶的单价是1000多元,玻尿酸一支的成本也在1000块起步,高端品牌的玻尿酸,一支的成本就接近三千元。能够操作热玛吉项目的机器,一台的成本就接近四万元。而这,只是最基本的器材成本。

根据艾瑞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中国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行业的12%,合法合规、有认证资质的医美合法医师仅占行业的28%,非法医美场所90%以上的医疗美容设备都是假货。

接触医美产业已经八年的陈美举了个例子:当用户花了几千块去打针,推销人员给你看的是韩国进口的,但是等面部上完麻醉,就会偷换成便宜的一两百的国产针打进去,“反正患者眼睛闭着,也识别不了。”

比偷换成劣质产品更险恶的行为,是给消费者注射不合规的假药。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在水光针产品前六名的品牌中,只有一款是经过国家药监局注册审批的正规产品。

这些假药一旦通过针孔进入皮肤,轻则花了钱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重则会对人的面部组织造成损伤。避开了国家药监局的审批,这些药的安全性及效果,无人可以保证。

图:《白皮书》显示的数据,来源: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不负责任的医师、未必干净的药物、不按流程的操作,都有可能使人在麻醉这一步丢掉性命。

除此之外,外聘专业麻醉师价格昂贵、麻醉师频繁走穴等等原因,都会导致这一环节监管难、治理难。

高额营销,压缩成本带来的无证行医、假药泛滥,随着医美机构的两极分化,越来越多的中低端医美机构,正在加速地开启掠夺模式,让自己成为当年的莆田医院。

而制度上的深入监管,始终缺位。

从2018年开始,《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8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机构评价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陆续发布,明确医疗机构、医美医师及项目等实施准入要求管理。

但这些只是一些行业协会去制定的标准,标准里,只告诉医美机构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但标准推出至今,并没有相应的惩罚或硬性要求的规则。这样一来,落实到每一家医美机构的实际操作中,这些文件毫无震慑作用。

但依然有大量的年轻人,对医美趋之若鹜。在过去一年中,医美用户市场规模达到了1520万人。伴随着90后新消费主体的持续涌入,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在这些年轻人背后煽动焦虑的,是拿着医美行业营销费用的“素人”,以及媒体。“颜值即正义”是这个时代的口号。

26岁的欣语不止一次地动了攒钱整容的心思。她承认她有严重的颜值焦虑:“打开淘宝、微博、小红书、抖音,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女孩子都是瘦的、美的,这也会给我们这些外表很一般的女孩子很大压力。好像大家都美得那么轻松,我们不够好看,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

事实确实如此。

当我们打开B站,会发现骨肉匀婷的姑娘自称“微胖女孩”;抖音上的每个女生都有锐利的下颌线;小红书上的每一张自拍都是那么纤瘦精致;在淘宝上,除去大码女装店,其他的女装模特平均体重不超过50公斤。

年轻人们,都在被颜值焦虑追着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