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房企坦言“日子不太好过”。
11月3日,安徽房企恒泰地产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辟谣”,称“网络上近日出现的有关恒泰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开发的项目破产重整的言论完全失实”。但随后的内容又透露了其面临的窘境:“公司目前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公司坚决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全力以赴复工复产,保交楼,想尽一切办法恢复正常经营,全力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
恒泰地产为安徽老牌房企,成立于1992年,2017年将总部搬至上海,并提出了五年冲千亿的目标,创始人更是豪言要做地产界的苹果。不过,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恒泰已跌出销售百强榜,以86.2亿元的销售额位列房企第148位。
事实上,恒泰地产的窘境非一日之寒。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恒泰地产停工、延迟交楼、拖欠工程款的消息就频频见诸网络,不仅公司多次被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单,其创始人兼董事长程宏也多次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多地项目陷入停工,项目否认破产
以恒泰的大本营合肥为例,当地明星项目阿奎利亚在今年9月就陷入了停工。
今年4月,汪桦(化名)在此买下一套房,单价一万多,“位置挺好,价格也便宜。”如果不出意外,2022年年底、最迟2023年3月,他将拥有人生第一套房。
但自从9月项目被曝拖欠工程款停工以来,他和小区业主就踏上了维权之路。“现在也不敢退房,退房说不定房钱两空。按时交付就不指望了,只求别烂尾。”
汪桦称,上周他和几个准业主一起去省里反映问题,市政府相关人员要求项目这个月8号必须开工,且工人不得少于50人。“但进展比较慢,工地上就那么几个人在干活,磨洋工、做样子,没什么大动静。听说电梯在定制了,外墙的材料也在进场。”
“现在的情况是开发商没钱、工地开不了工,政府在协调开发商用外地的资产把我们监管账户的资金解冻。监管资金大概1.7个亿,被湖南某法院查封了。” 汪桦称,四月份买房后,到现在还没网签。
无独有偶,在“问政湖南”上,有关长沙恒泰湘壹府的投诉多达23条,投诉内容从施工扰民、虚假宣传、忽悠销售到延期交房、退房不退款。
从长沙市政府的回复中,也隐约可见恒泰地产逐渐滑入泥潭。
2020年3月,在回复业主有关“恒泰湘壹府未支付延迟交房赔偿款“的投诉中,长沙市政府称,2019年12月25日前签订赔偿协议的业主,湖南国建置业有限公司(项目公司)已于(2020年)3月10日支付赔偿款,(2019年)12月25日之后签订赔付协议的业主,该公司正在申请走集团付款流程,待流程审批完毕后支付。
而在今年数个有关恒泰湘壹府延迟交房、欺诈售卖的投诉中,长沙市政府的回复则是:“因恒泰集团全国项目出现系统性风险,导致长沙项目资金链断裂引发诉讼,项目资产和监管账户资金被法院冻结,长沙公司已无法正常运转”;“因开发商违规挪用建设资金以及股东纠纷等原因,导致项目停工停产至今”;“恒泰湘壹府建设单位湖南国建置业有限公司已于8月19日申请破产重组”。
对此,恒泰地产相关人士回复时代财经称,长沙项目确实存在逾期交付问题,但项目并没有面临破产,也没有递交过破产清算的材料。
除合肥、长沙项目外,有业主反映,青岛胶州的上合达观天下二期处全面停工状态;无锡锡山的恒泰悦璟府亦被曝停工,售楼处人去楼空。
另据时代财经了解到,资金压力之下,恒泰地产也在进行人员缩编,而据接近恒泰的内部人士透露,“资金确实有点问题,但是不至于破产,现在项目都正常在卖的。”
曾喊出千亿目标,如今掉出百强
恒泰集团起家于安徽,成立于1992年,以房地产开发与金融为主导产业,同时投资开发经营矿产业、医疗、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传媒等业务。其创始人程宏曾在安徽省建工学院任教,1992年下海经商。
关于企业的未来,程宏曾雄心勃勃。2015年,他对媒体称,恒泰要做中国地产界的“苹果”,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万亿美元级别的超级航空母舰。2017年,程宏将公司总部由安徽合肥迁到上海时,又立下了三年内冲进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TOP50、五年内销售额达到千亿的目标。
在程宏的规划中,如果恒泰地产实现九个省会城市、二十几个重点城市的布局,每个城市的销售额能达到50亿,恒泰地产的千亿目标将能轻松实现。
为此,恒泰地产迅速把棋子布局到全国各地:苏州、长沙、青岛、无锡、唐山、西宁、肇庆、惠州、宿州……
在总部搬入上海的次年,恒泰地产实现销售额220.3亿元,业绩增速高达115.77%,销售排名位列第98位;2019年,恒泰地产实现销售203亿元,业内排名第99位。
然而,此后恒泰地产的销售便停滞不前,距离千亿还有一大段距离。2020年,恒泰地产实现全年销售额为221.7亿元,业内排名第98位。而在连续两年元旦寄语中都提及“千亿”目标后,程宏终于未在2020年再提起这个曾经的目标。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恒泰集团以86.2亿元的销售额位列房企第148位,已退出百强榜。销售停滞不前的同时,恒泰亦面临项目逾期交付甚至停工、频繁被纳入被执行人、多次被法院冻结资金和股权的“一地鸡毛”。
“现在所有债务爆雷的企业,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过度扩张,实力脆弱。”安徽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这样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