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晚间,杜南环境发布公告称,收到格力《关于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函》:市场监管总局未禁止。
这意味着,深交所关注并被反垄断部门调查的格力收购杜南环境股权一事取得关键进展。对于格力收购产业链上游企业,市场上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认为为时已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潘鹤和林曾表示,一个企业如果被下游独家收购,可能会因为竞争而失去其他下游用户;但如果能保证其独立运作,就可以成为整个供应链的供应商。
他认为,对于格力而言,杜南环境的制冷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的能源管理,可以直接帮助格力的暖通和格力的造车计划,是格力电器向产业链垂直发展的利器,可以提升其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格力收购杜南环保股权的案例一波三折。
2021年11月,格力电器披露对外投资公告,拟以约21.9亿元的转让价格转让杜南精工持有的杜南环境29.48%的股份。同时,公司拟以现金方式认购杜南环境非公开向特定对象发行的1.39亿股股份,认购价格约为8.1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格力将斥资30亿元持有杜南环境4.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78%,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
格力公告称,看好杜南环境作为全球制冷组件行业龙头企业的产业价值,拟通过控股交易进一步提升空调上游核心组件竞争力和供应链稳定性,发挥杜南环境与格力电器的业务合作,完善新能源汽车核心组件产业布局。
受格力收购消息刺激,第二天盾安环境涨停,随后股价一路震荡上行,目前已从最高位回落。截至2月24日收盘,杜南环境股价报11.16元/股,市值102.2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1年的杜南环境是全球制冷组件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格力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在业务上可以与格力合作。在制冷组件领域,其产品线丰富,产能充足,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和商用空调领域。
行业在线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杜南环境空调阀门国内销量达1.56亿,同比增长66.80%。从细分产品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杜南环境切断阀、四通阀、电子膨胀阀、电磁阀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1.5%、44.3%、25.2%、13.3%,核心产品市场份额领跑行业。
在新业务拓展方面,杜南环境新能源热管理器相关产品已形成矩阵,在新能源汽车电子膨胀阀、截止阀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目前已与比亚迪、吉利、长安、SAIC、一汽等汽车公司合作。
由于交易中5.81元/股的定增价格与8.1元/股的转让价格差异较大,深交所随后向杜南环境发出关注函,对双方的股权交易提出质疑,包括股权交易价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是否违反公平信息披露原则等
尽管盾安环境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并未进行两次问询,但格力能否收购
制冷元器件行业龙头三花智控曾在互动平台上表示:“格力和杜南都来不及了。”其董秘给出的理由是,新能源汽车已经饱和,盾安环境将成为格力的内部供应商;甚至有消息透露,杜南环境的现有客户已经转向三华智能控制。
同时,三花智控指出,杜南环境的发展将受到很大制约:“第一,无论你是做空调还是造车,其他竞争对手都非常害怕你在主机上激烈竞争的同时,作为供应商赚我的钱。这不是‘资本主义的敌人’吗?第二,企业发展也是信息和智力的竞争。从信息和情报管理的角度来看,不会允许竞争对手成为关键产品的供应商。”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潘鹤林表示认同。他指出,三花智控所说的情况在业内确实存在。如果一个企业被下游独家收购,可能会因为竞争而失去其他下游用户。但如果能保证其独立运作,就可以成为整个供应链的供应商。
随后,盾安环境回应了这一质疑,并在今年1月披露的《收购报告书》中,重申了收购后公司的独立性,确保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公允价格的关联交易。
相比上述持怀疑态度的观点,券商机构对此次收购更为乐观。
信达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收购完成后,杜南环境的资产负债结构将得到有效改善。而且公司将与格力合作,提高制冷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同时,通过格力的产业地位、资金、资源或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竞争力,公司发展空间巨大。
>格力多元化布局不断,切入供应链上游能打开多少想象空间?
在大宗价格持续走高及空调市场红利见顶的背景下,格力试图通过多元化布局,来弥补利润遭蚕食的局面。近年来,格力先后涉足手机、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等领域,多元化可谓是四面开花。
入主盾安环境、切入产业链上游被视为格力布局新能源汽车的一步棋。只不过,这条路走的似乎有些艰辛。
早在2016年,格力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就已燃起造车梦。彼时,格力拟以130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100%股权,但该方案因遭到格力董事会的反对而搁浅。
不过董明珠并未放弃这一想法,同年12月,其以个人名义联合万达、京东等企业注资30亿元,获得银隆新能源共计22.388%的股份。其中,董明珠单人持股7.46%,为公司第五大股东。
此后,董明珠多次进行增持。2021年10月,格力通过公开竞拍竞得银隆新能源30.47%股权。同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格力合计控制后者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成为其控股子公司,企业名称也变更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钛”)。
这一系列的动作意味着,银隆新能源正式打上了格力的“标签”,后者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了阶段性进展。
不过,业内普遍看来,银隆新能源对于格力而言更像是“烫手山芋”,因为其经营状况并不好看,若后续合并报表可能影响格力的业绩表现。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7月,银隆新能源总资产281亿元,负债总额227亿元;2021年1至7月营收10.6亿元,净亏损7.6亿元。
与此同时,格力钛主要研发的钛酸锂电池优缺点非常明显。“优点是循环寿命长、耐低温、不爆炸不着火,安全性能更高,但是能量密度低,且成本高,用钛酸锂电池造出的汽车造价昂贵。这也是格力等需要解决的痛点。”业内人士说道。
“不论是入主盾安环境,还是控股银隆新能源,格力意借新能源汽车,来发力第二增长曲线已成不争事实。未来布局究竟有何进展与变化,需进一步观察。”分析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