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豪华车市场上的“ABB之争”

2021-05-02 16:28:36 来源: INeng财经

ABB之间的竞争正在加剧。全球范围内,从奔驰、宝马两强争霸,到奥迪蓄势追击,形成德系三强亦步亦趋的局面,再到奔驰发力,于今年第一季度以483,487辆的微弱优势暂时取得领先,ABB陷入了伯仲之间。战事正酣,究竟谁能最终站上2016年年度销量冠军的巅峰?

单月销量的变化虽不足以判定企业市场表现,却总会释放一些不易觉察的信号,国内豪华车市场上的“ABB之争”便是如此。

5月销量成绩一一公布后,奔驰继续领跑,并以5.6万辆的单月销量再度扩大领先优势。紧随其后的奥迪虽已落后超3万辆,但1-5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超27%,似乎保留了一些追赶的可能。而宝马品牌,则在5月“意外”下跌,与奥迪、奔驰的正增长形成强烈反差。

宝马为何下跌?

对于这个“-10.1%”,头条君在第一时间向宝马方面求证并得到回复。在宝马方面看来,5月销量的波动主要出于三大原因。

微信图片_20180615180319.jpg

首先是政策变动,尤其进口车关税调整政策曝出后,大量消费者持币待购。其次,宝马在华销量结构中进口车占比较大,尤其是宝马X系列热销SUV车型大多以进口形式销售,受影响程度较其他豪华品牌更大。第三,宝马X3换代,新旧车型的交替,尤其是老款X3在5月初基本完成清库,而新款X3新车效应尚未体现,影响了当月销量数据。

从官方回复来看,宝马在5月的销量下滑属于企业预期范围内的正常波动,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接受范围之外的原因吗?

WX20180614-142004@2x.png

头条君注意到,去年1-5月,宝马在华销量一度连续超越奥迪、奔驰,5月单月销量同比增速甚至超27%达到50986辆,这也让今年的销售数据有些“难以逾越”。彼时,宝马正处于全新5系上市期间,老款5系加大优惠力度进行清库;而乘联会数据显示,国产全新5系今年市场表现中规中矩,相比上一代车型没能体现出明显销量优势。

当然,单月销量变化有很大的偶然性,其原因不必进行毫无意义的深究。仅有一点值得注意,据中汽协数据,5月国内乘用车市场轿车同比增长12.1%,超过SUV市场的6.5%,这也是近三年以来轿车市场增速首超SUV市场。而2018年被宝马定义为“X之年”,宝马或许需要基于更全面的市场数据来分析决策,在保证SUV攻势、争夺更大市场增量时,该以多大力度提升轿车市场表现?最表面的一个问题就是,全新一代5系与国产X3的共线生产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

奥迪重新领跑?

在2018年,当奥迪1-5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超27%,而奔驰在5月又出现12%的同比增速新低时,奥迪似乎有了赶超奔驰的势头。

微信图片_20180615180252.jpg

奥迪的销量成绩中,A4L和A6L两款车型表现突出,5月分别销售12,914辆和11,411辆,A4L同比增速更是高达53.6%。近日,其全新国产奥迪Q5L也已亮相并通过经网络销商接受预定,预售价格为39.5-58万元,未来销量增长显然又有了新动能。

然而,基于现有趋势,奔驰继续领跑的可能性更大。

从“2017年ABB在华单月销量变化趋势”一图中可以看到,1-5月奥迪在华销量是由低到高的恢复期。2016年末,“上汽奥迪”的曝光让奥迪在华出现了销量波动,2017年也因此成为一汽-大众奥迪发展挑战至艰的一年。去年5个月的“恢复期”,其销量表现相比今年前5月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WX20180615-135336@2x.png

进入5月,奥迪在华的同比增速以趋于“理性”。未来几个月,基于2017年5-12月月均超过5万辆的正常市场表现来看,奥迪接下来很难以月均大于20%的同比增速继续高歌猛进。与此同时,奥迪与奔驰之间累计销量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在2018年实现重新领跑的难度不言而喻。

反观奔驰,其5月在华销售56,066辆,同比增长12.1%。而根据北京奔驰方面公布的数据,销量表现更佳。5月,奔驰及smart在中国大陆交付57,417辆新车,同比增长11%;1至5月,奔驰及smart累计销量为289,825台,同比增长15%;其中,国产车型在总销量中占比超70%。

WX20180614-141934@2x.png

WX20180614-135701@2x.png

目前来看,奔驰在国内豪华车市场上依然强势。

只是,眼下的表现并不足以让奔驰管理层放心。近日,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恺在接受汽车头条APP采访时表示:“我们对目前的成绩表示满意,尽管也看到了市场环境比以往略微严峻。”

20180306_1520351719278006.jpg

或许,在奔驰5月增速回落、宝马“意外”下跌背后,这些豪华品牌的“倪恺们”看到了更多市场竞争的实际现状,终端价格体系也好、经销商生存状态也罢,基于各自市场目标、面对60万辆产销规模“瓶颈”他们在这个5月后会作出怎样的市场决策值得关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