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拿着不同身份的剧本,抽丝剥茧地分析着各种线索,利用推理找出背后的“凶手”……这一幕场景就是当下年轻人最喜欢的社交方式“剧本杀”,也被人们形容为“极具Z世代特征的消费场景”。
据悉,这个起源于欧美派对的游戏最初被直译为“谋杀之谜”,在国内被称为“剧本杀”。游戏中,玩家要根据自己手里的剧本共同演绎一段故事,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互动交流、探讨、交换线索,共同揭开故事背后的秘密或发现凶手。
“剧本杀”因其极具故事性和场景性,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成为新消费模式下的产物。据美团研究院的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经营剧本杀的实体店有1.2万家,这个数字在2020年年底则达到了3万家,也催生了DM(注:“剧本杀”中的主持人)、NPC(注:游戏中不受玩家操控的游戏角色)、“剧本杀”作者、“剧本杀”设计师等新职业,让年轻人的就业有了更多的选择。
“很多兼职DM、NPC都是大学生,一场游戏结束可以分到100-140元不等的抽成,周末时间就可以赚出生活费,减少经济负担。”95后“剧本杀”店主小金告诉记者,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剧本杀”作者。毕业后,她便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剧本杀”店,深度了解“剧本杀”这个行业的同时,还能获得用户最直接的反馈,也希望能写出像《年轮》一样的本子。
“《年轮》在各平台卖出1万多份,发行价500元左右,剧本作者分成保守估计可达上百万元。”小金告诉记者,剧本目前有3种销售渠道,一是放在剧本平台如“小黑探”“买本本”等线上发售;二是通过发行公司或作者直接购买剧本;三是在定期举办的剧本展会中,发行公司邀请店家进行试玩体验,店家衡量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随着“剧本杀”作者收入的水涨船高,近年来,小金发现市场有很多“黄暴”本开始出现。“里面文字触目惊心,很多店家把‘黄暴’当作噱头去推销,也有玩家来找这类本子。除了‘黄暴’本,还会有需要以喝酒、拼酒来推进剧情的酒本。”小金说,来玩“剧本杀”的主要为年轻人,有数据显示其受众群体学生占比32%,白领占比68%。这些“黄暴”的内容虽然对店家来说很畅销,但对年轻人的三观形成非常不利,作为立志成为“剧本杀”作者的店主,对这类本子嗤之以鼻。
“露骨的性和暴力描写,仿佛小黄文一样的剧本内容。我在市场调研时发现,很多店主会抢购这样的本子,也导致大量创作者在写剧本时为黄而黄,为了暴力而暴力。”剧本杀作者“隋大留”告诉记者,很多剧本从人物设定就在打低俗色情的擦边球。网络作家出身的“隋大留”经历过网文野蛮生长的时代,现在的“剧本杀”很像当时的网络文学,它们都需要被规范,只有规范了,这个行业才能长久。
这也是多媒体剧本杀发行人“南瓜不倒翁”最担心的,飞速发展的“剧本杀”在“监管视线”之外野蛮生长,让剧本从生产到流通的环节都有着极大的“自由度”。这样的自由,让一些图快钱的创作者和店家缺少了足够的自律,也让“剧本杀”行业成为黄色、暴力滋生的温床。
“南瓜不倒翁”认为,在玩家眼里“剧本杀”可能只是个社交游戏,但在“剧本杀”作者眼中,它是一个文化产业,每个作者都是一个内容创作者,它给很多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施展拳脚的舞台,“但大量的‘黄暴’本涌入市场,不但挤压了正规作者的写作空间,也让整个行业面临被‘一刀切’的风险”。
“我始终认为内容生产者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编剧“功夫包子”也转型开始进军“剧本杀”市场。她告诉记者,“剧本杀”最闪光的点就是它的媒介属性,可以承载社会价值,例如关于家庭冷暴力、校园霸凌、男女平等主题都可以融入其中,也是文化输出的一种方式。国内不少知名IP也与“剧本杀”平台达成了授权合作,例如《长安十二时辰》《红海行动》等,这些优质的正能量IP都将正向引导这个行业,文化产业还是内容为王。
河南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高阳也表示,越来越多正规的创作者下场,他们都经历过网文市场或编剧市场的洗礼、教育,这也就意味着这个行业必将得到洗牌。他也希望,“剧本杀”行业可以像当年的网文行业一样,尽快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出台行业规则,让这个行业可以健康的发展。(谢宛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