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讯 9月中旬以来,江苏、广东、辽宁等20多个省份相继启动“限电限产”举措,引发广泛关注。随着天气逐渐转冷,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举措,全力以赴打好民生用能保供攻坚战,确保市民温暖过冬。
与此同时,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并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
业内认为,电价改革将更好地释放产能,并且通过价格波动促进节能、提效以及结构转型。同时,拉闸限电的出现,以及“双碳”目标的提出,无不体现出传统能源已经到了转型的时刻,要大力推动新能源上下游技术研发创新。
多地“拉闸限电”?全球订单涌来冲击发电量
燃煤发电仍是目前发电的主要方式,今年以来,受国内煤炭产能释放幅度有限、进口煤炭增量有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电煤供应持续紧张。9月下旬以来,多地限电的话题备受关注。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告诉中国网财经,由于全球疫情冲击,制造业停摆,中国经济与制造业领先全球复苏,使我国进一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心。大量的生产活动提高了我国的用电量,今年的发电总量是近十年的新高,但仍赶不上用电需求。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到5.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达到了3.65万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66%,同比增速达到13.1%。
从发电量来看,今年1-8月,国内发电量5.3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而8月电力生产增速已经明显回落。其中,8月份火电同比增长仅为0.3%,水电下降4.7%,风电增长7%,核电增速10.2%。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每年 7、8月是用电的季节性高峰,今年汛期水电发电情况不及去年、又恰遇蒙煤进口受阻,沿海八省电厂煤炭库存快速下降,可用天数降至仅余10天,库存水平非常危险。因电价无法覆盖煤炭成本,部分电厂因亏损停产。
“如今能耗双控已成为国家对各地政府工作的重要考核之一,再加上近两年提出的双碳战略目标,导致各地政府对能耗的管控加强。”张奥平指出,受全球货币政策大放水的影响,包括煤炭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发电成本在变高。但另一方面,我国电价又受政府严格管控,不能随成本上涨。这就导致发电部门的电力供应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电力供需失衡。
“能跌能涨” 电力市场化改革又迎重要一步
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明确将从10月15日起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并扩大市场交易电价的上下浮动范围。
《通知》指出,按照电力体制改革“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关键举措,是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通知》明确了四项重要改革措施:一是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
二是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
三是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各地要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目前尚未进入市场的用户,10千伏及以上的用户要全部进入,其他用户也要尽快进入。对暂未直接从电力市场购电的用户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代理购电价格主要通过场内集中竞价或竞争性招标方式形成,首次向代理用户售电时,至少提前1个月通知用户。
四是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居民(含执行居民电价的学校、社会福利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益性事业用户)、农业用电由电网企业保障供应,保持现行销售电价水平不变。
《通知》要求,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改革平稳落地。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建设。有序放开各类电源发电计划,健全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合格售电主体;加强与分时电价政策衔接。加快落实分时电价政策,出台尖峰电价机制,做好市场交易与分时电价政策的衔接;避免不合理行政干预。要求各地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对市场交易电价合理浮动不得进行干预;加强煤电市场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指导发电企业特别是煤电联营企业合理参与电力市场报价。
此次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真正建立起“能跌能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标志着电力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指出,该举措对当前的保供意义是非常大的。通过市场化的价格,一方面从供给侧来讲能够更好地释放产能,在供应上来说能有更好的保供能力。从需求侧来说,价格的波动也能使用户在节能、提效,还有结构转型各个方面能够有更好的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表示,此次改革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的稳定,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没有直接影响。如果市场交易电价上浮,会在一定程度推高企业特别是上游生产企业用电成本,对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有一定推升作用,但改革措施有利于改善电力供求状况,更好保障企业用电需求,促进企业平稳生产、增加市场供给,从总体上有利于物价稳定。
全力以赴打好民生用能保供攻坚战
随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取暖季,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举措,全力以赴打好民生用能保供攻坚战。
9月24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今年四季度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煤源已全部分解到各重点产煤区,下一步将全力推动合同全覆盖,守住民生用煤底线。
9月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消息,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带队赴宁夏、陕西,深入生产建设一线,对煤炭、天然气增产保供进行现场调研督导。有关业务司已分别赴京津冀、蒙东、黑龙江、湖南等地督导煤炭、天然气保供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今冬明春重点地区民生用能需求。
9月27日,国家电网表示,将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打好电力保供攻坚战,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表示,将多措并举加强供需调节,确保今冬明春能源稳定供应。重点从多渠道增加能源保供资源、中长期合同、做好有序用能工作、发挥好能源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合理疏导用能成本,以及有效控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等方面采取措施。
10月8日,针对今冬明春电力、煤炭供求压力较大的情况,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会议强调,保障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好煤电油气运保障机制作用,有效运用市场化手段和改革措施,保证电力和煤炭等供应。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纷纷部署电力保供举措。9月26日,辽宁、吉林两省份均召开会议,对电力保障工作进行安排,并提出要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保障民生用电。
9月27日,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刘文胜表示,广东省坚持依法依规推进能耗双控工作,避免“一刀切”做法,对未批先建等“两高”项目依法依规采取停工、停产整改等措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时,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服务业等用电,重点限制“两高”企业用电。
9月28日,河南省迎峰度冬电力电煤保供电视电话会指出,河南省即将启动迎峰度冬电力保供工作,在今年国内外能源供应紧张的大背景下,河南省积极应对、综合施策,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医院、学校、铁路、供水供热等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用户用电不受影响。
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是我国推行的一项稳定煤炭供需平衡、平抑煤价过快上涨的有效措施。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上发挥着“压舱石”作用。9月29日,山西省保供14省区市四季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对接签订会召开。山西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天津等14个省区市签订四季度煤炭中长期保供合同,保障能源供应。
关于未来的电力供应,国泰君安研究指出,电力供应除了冷冬之外,未来五年供需可能都处于相对紧平衡之中。在电源结构转换的过程中,我国电力供应增速将持续低于电力需求增速,节奏方面目前还未到缺电最严重的年份,按照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进程,可能2024年之后才会逐渐缓解。
张奥平认为,多地拉闸限电的现象、以及“双碳”目标的提出,无不体现出传统能源已经到了转型的时刻,新能源必将是未来的确定性趋势。在此趋势驱动下,新能源无论在上游源头的技术研发创新上、还是在产业发展上都将都得极大的促进,未来的新能源行业无疑会蓬勃发展。
“但要注意的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双碳目标更为需要以终为始、分步实施、倒推规划执行,切不可运动式、极端式进行。”张奥平也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