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表示,继续稳妥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压实各方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业内人士表示,防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风险依然严峻,国内经济金融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金融风险点多面广,对维护金融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应进一步做好常态化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既要做好“治已病”,更要着力“治未病”。
防风险制度建设有力推进
今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保持稳健运行,在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比如,宏观杠杆率持续过快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各类高风险机构得到有序处置、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监管得到加强、影子银行持续收敛、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得到稳妥化解以及金融秩序得到全面清理整顿等。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继续有力推进,不断补齐监管制度短板。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统筹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在房地产领域,制定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推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特别是针对平台经济、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监管部门秉持支持民营经济、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理念,逐步健全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今年10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国际清算银行(BIS)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国际会议上介绍,中国持续弥补监管制度的“短板”,陆续出台了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措施。相关举措集中体现为三条监管实践:一是金融业作为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二是建立适当的防火墙,避免金融风险跨部门、跨行业传播。三是断开金融信息和商业信息之间的不当连接,防止“数据-网络效应-金融业务”的闭环效应产生垄断。
促进金融行业回归本源
近期个别大型房企风险暴露引发金融市场投资者担忧,部分境内房地产公司发行的离岸债券、股票等也受到波及。监管部门果断出手,及时遏制了风险跨市场传导,但这也再次表明,金融风险仍然点多面广,防风险是一场持久战。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风险依然严峻,国内经济金融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存量风险尚未完全出清,金融体系脆弱性依然存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入常态化阶段。
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日前强调,要深入整治各类违法违规金融行为,密切监测、排查重点领域风险点,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透明度,规范市场发展秩序,促进金融行业回归本源。
银保监会日前表示,按照“一行一策”“一地一策”原则,加快高风险机构处置。加大对违法违规股东惩处力度。积极应对不良资产集中反弹。严防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深入整治保险市场乱象。依法规范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研究遏制非法金融活动的长效机制,推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落地实施。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提出,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常态化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持续抓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回潮。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风险防控前瞻性。聚焦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能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业自身抗风险能力。“要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全局性和主动性,既要做好‘治已病’,更要着力于‘治未病’,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报告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