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国大数据测算规模超3万亿 期待带来大市场

2021-12-14 11:52:00 来源:经济日报

工信部日前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规划有什么亮点?如何补齐大数据产业发展短板?

呈现高成长高融合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据测算,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表现为高成长性和高融合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软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婴劢介绍,“十三五”期间,大数据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远超同期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成长速度十分快。大数据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大数据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又通过数字化转型市场的牵引,进一步增强了产业供给能力。

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客观条件不断优化。众诚智库高级副总裁柳絮分析,当前,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市场驱动方即大数据应用意识快速提升,需求日益迫切,具体表现为政府、企业乃至个人在做决策中越来越倾向于以大数据分析结论作为重要依据,越来越认同大数据的价值。同时,基于我国人口数量和市场规模优势,各行业大数据积累速度较快,为大数据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

此外,各地都把培育大数据产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十三五”以来,京津冀、上海、贵州等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布局建设了11个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力推动了大数据产业集聚,行业集聚示范效应显著增强。

补短板释放数据价值

我国大数据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高婴劢坦言,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瓶颈包括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开源架构、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能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产业供给能力有待增强,面向系统化、集成化、数字化转型需求,高端产品和深层次应用解决方案不足;大数据思维和应用能力仍待提升,各类主体获取数据、运用数据、管理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仍然不足,不同领域大数据应用程度和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全社会对大数据认识参差不齐,相当比例的企业、部门、人员缺乏‘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思维,导致数据价值难以充分释放。同时,大数据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人才短板,既掌握大数据技术又对行业业务深入把握的复合型人才更稀缺。”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说。

《规划》围绕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6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设置了数据治理能力提升、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推广、工业大数据价值提升、行业大数据开发利用、企业主体发展能级跃升、数据安全铸盾6个专项行动。

柳絮认为,在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同时,应注重数据标准规范建设与贯彻应用;应鼓励数据治理企业尤其是具有深度行业属性的数据治理企业发展,强化数据治理价值认同;应鼓励企业培养信息技术与业务复合型人才,将业务发展与大数据挖掘应用有机融合,提升大数据价值。

明确新方向新路径

此次出台的规划针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明确了新方向新路径。谢少锋表示,发展数字经济,大数据产业是主体、是根本、是关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关键时期,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产业也将步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新阶段。

高婴劢认为,《规划》的亮点突出表现在“一创新两统筹”。即创新性地提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强调大数据的动态更新快、应用价值高等独特优势,通过技术应用和制度优化双向引导,推动大数据优势加快价值转化,增强产业供给能力。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增强数字基础设施等产业基础优势,以价值链引领产业链、创新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发展,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规划》的主要亮点可以归纳为顺应新形势,明确新方向,提出新路径。”谢少锋说。为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了“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以做大做强产业本身为核心,以强化产业支撑为保障”的路径设计,增加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等新内容,将“新基建”、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作为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着力点,将产品链、服务链、价值链作为产业链构建的主要构成,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有机统一,并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数据安全保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