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农村引入金融活水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2022-08-19 14:48:00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系统召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会议要求,银行业保险业要加大涉农金融资源投入,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金融应有的贡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如何有效破解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难点,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推动涉农金融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现代设施农业、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业防灾减灾、乡村建设等领域仍需大量资金投入。

7月份,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基础上,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强化区域资金、资产、资源全要素整合,强化地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实施企业多主体协同,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撬动更多中长期信贷资金高效率、低成本倾斜流入农业农村,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专家表示,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在符合国家法规和信贷政策前提下,优先安排信贷规模,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更多长周期、低成本贷款;要建立项目绿色通道,优先开展尽职调查、授信审批;要健全更加符合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特点的信贷统计和管理制度,提升审批和资金投放效率。

“目前人民银行加强调度指导,明确政策性银行调增8000亿元信贷额度,其中农发行新增3000亿元。”农发行基础设施部总经理陈小强表示,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支持领域方面,将积极对接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改造等工程,切实服务提高国家水资源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支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沿江沿海沿边及港口航道等综合立体交通网工程。全力支持“四好农村路”、国道、省道、县域市政道路以及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新改建农村公路、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助力打通水陆交通堵点。创新支持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切实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力银行作用。

据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基础设施客户处处长简志武介绍,去年以来,农发行湖北分行围绕湖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充分发挥县域机构优势,通过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共审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贷款1022.1亿元,累计投放1408.5亿元,千余个行政村“旧貌”换“新颜”。

中国农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银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金融服务工作,包括优化贷款产品,完善信贷政策,加强资源保障,强化组织推动。“十三五”以来,农业银行先后与21个省的水利厅(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向性授信总额达7350亿元。今年前5个月累计投放贷款544亿元,同比多投放55亿元;截至5月末,全行水利贷款余额为4314亿元,比年初增加209亿元。

推动金融资金入乡村

当前,农村地区多元化金融需求日益旺盛,应因地制宜推动金融活水入乡村。在中国银保监会举办的2022年第11场银行保险业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银保监局局长王柱、广西银保监局局长任庆华、宁夏银保监局局长唐智杰回答了经济日报记者关于如何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问题。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黑龙江银保监局找准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中的职责定位,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聚焦服务‘三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加强金融供给和服务。”王柱表示。

据介绍,截至5月末,黑龙江全省涉农贷款余额9468亿元,占各项贷款37.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以上。上半年,全省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966.37亿元,同比增长9.48%。2022年黑龙江银行业提供备春耕贷款1637.01亿元,同比增长32.08%。同时,提前筹措秋粮收购信贷资金,避免农民“卖粮难”,2021年粮食收购年度累计发放粮食收购贷款1287.43亿元,同比增长36.81%;支持粮食收购1271.82亿斤,同比增加538.4亿斤。2021年,三大主粮作物承保覆盖率达到82%,提前两年实现中央提出三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的工作目标。重点推动全省71个产粮大县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并将6个县(市)的大豆作物纳入保险试点范围。

任庆华则介绍:“农业主要是看天吃饭,风险极高。目前,广西农业保险的品种已达80多种,基本覆盖主要的农林畜牧渔产业,我们仍然在不断丰富保险工具箱,比如说今年我们又推广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落地全国首单纸浆价格指数保险,截至2022年6月末,推动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水平由去年的790.32亿元增长到1086.6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了37.5%。农险单均保障金额增长了近1倍,今年以来累计向65.65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保险赔款13.62亿元,农业保险赔付支出同比增长93.72%,努力做到让农民心中有底。”

据介绍,广西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县域发展特色金融扶持政策,让乡村强起来。根据广西各地区的条件差异,立足县域、试点探索是深入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监管部门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法人机构向县域开展下沉服务,目前广西县域银行和保险网点数量分别达4213个、1479个,覆盖全区1200个乡镇、1.4万个行政村,直接提供基础银行和保险服务。

“我们紧跟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蓝图,及时出台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先行区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特色产业发展等监管政策13项,积极推动固原创建全国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唐智杰介绍。

唐智杰表示,宁夏银行保险业积极构建“物理网点+自助银行+便民服务点+网络金融+流动服务”五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区193个乡镇和2193个行政村。截至2022年6月末,完成全区46.54万户农户整村授信信息采集和评级授信,授信618.36亿元。

破解金融服务难点

金融业应如何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金融行业可以推动涉农创新产业的发展,投资机构和专业孵化机构可以通过打造农村农业双创孵化体系,支持新技术新方法新种源推广,支持小微企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中国乡村振兴50人论坛主席、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表示,金融行业可以通过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撬动金融社会资本参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信贷资金保障,推动城乡一体化金融发展,从而盘活乡村优质资源,提升涉农资产价值,优化产业发展条件,改善农村投资环境,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支持。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还有待提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卜永祥表示,特别是与农村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目前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不到60%,比城市地区低将近20%。农村的基础要素没有实现数字化,土地在数据的标准化方面还缺乏统筹,应加大基础建设投入。

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认为,要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保障。“规划到2030年,我国将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并且梯级改造2.8亿亩。届时12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生产能力要达到1.2万亿斤,这个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目前我们国家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金融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金融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最为基础最为长远最为直接的支撑。”尹成杰说。

中国银保监会表示,要持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认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政府牵头,坚持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充分融入现有区域内信用信息平台,坚持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做好风险防范。通过整合涉农信用信息,缓解农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彭 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