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219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种子销售占全国比重超过五分之一;畜禽种业阵型企业自主研发资金超23亿元,重要畜禽国产品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圣泽901等3个白羽肉鸡成功研发,彻底打破国外对白羽肉鸡的种源垄断。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表示,中央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两年多以来,种业企业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供种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为高质量推进种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对种业企业扶优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专业化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企业和平台型企业。
“目前‘阵型企业’这个词已被业内和社会广泛认同,并作为重点对象予以支持。隆平高科、宁波微萌、华智生物等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加速发展,集群效应初步显现。”谢焱介绍,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是振兴种业的骨干力量,根据科研能力、资产实力、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农业农村部从全国3万余家种业企业中遴选出270家阵型企业,已初步构建起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局长赵玉林看来,强化种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提升种业发展效能的关键一招,要通过与企业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品种和产品创制以及成果集成转化等,支持重点优势企业做优做强。
近年来,种业企业在育种创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方面,科研投入持续增长,去年农作物种业企业研发总投入达65亿元,比2020年提高17%。另一方面,基因编辑、单倍体育种、全基因组选择等高新技术在企业中加速应用,商业化育种体系得到完善。此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2年,农作物种业企业国家审定品种占比达73%,申请新品种权占比达56%。
“搭建自主及联合创新平台是种业企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动机’。”先正达集团中国创新与战略部部长刘长峰告诉记者,科研团队以自主创新、联合创新以及科企合作为三大抓手,突破优异资源创制和关键技术开发“卡点”,贯通科企融合创新及产业化“断点”,激发良种良法增产提效“亮点”,加速技术研发与育种创新。
赵玉林分析,进一步深化科企融合要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以是否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是否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是否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是否提高成果转化水平为评判标准,面向种业企业开放种质资源、育种平台、数据信息、知识产权、科技人才和创新空间等,优化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为企业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新环境与营商环境,有赖于各地区各部门围绕种业全产业链,从资源普查鉴定、育种攻关、基地建设、市场监管、金融服务等全方位、全链条、系统性谋划扶持工作。
一系列助企措施正在各地推行。如江苏安排3.78亿元支持种业企业承担“揭榜挂帅”项目;四川、河南等14个省(市)组建种业集团,探索培育本地乃至全国的种业领军企业;安徽省组建“省中小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组织818家种企入驻。“种业高质量发展应遵循育种创新规律和产业发展特征,要集聚长期性和全局性,探索推行长期稳定的支持政策,深度激发种企创新活力。”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廖纪坤说。
眼下,种业振兴行动即将步入由“三年打基础”转入“五年见成效”的新阶段。谢焱表示,要从加强跟踪评价、加强指导培育、适时调整优化、深化部省协同四方面入手,以阵型企业培育为重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本报记者 纪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