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部严惩北方地区和前北方地区领导人刘晓后,万科发起了营造“战时氛围”的倡议。
11月17日,一份《关于万科集团总部“节衣缩食”和打造“战时氛围”的倡议》的内部文件在网络上流传,文件署名为“集团总部”。文件中提出,要改变黄金时代的惯性思维模式,始终贯彻经营理念,核减不产生价值的行动和费用,少花钱办大事。
简单来说,这份文件包含了7项工作要求和8项具体行动,从旅游预订、食堂用餐和下午茶水果,到公务车的使用、会议场地、海报和视频制作。万科对员工进行了指导。
经时代财经核实,万科内部人士并未否认该文件的真实性,只是表示“暂无回应”。
作为行业龙头,2018年,万科首次在内部会议上提出“直播”。但当时房地产行业还没有出现下滑的迹象,新的千亿房企还在不断涌现,业内并不认同万科的言论。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万科前三季度报告显示,第三季度万科同学会净利润为56.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61亿元。前三季度,万科累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9亿元。
在行业背景下,万科的盈利表现开始下滑,这在资本市场有所体现。年内,万科股价下跌近30%,创下三年来新低。
持有资金减少了近500亿,销售费用飙升,万科不得不节衣缩食。
在此次网络传播倡议中,万科提出,在实际工作中,属于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绝不应该由合作伙伴或供应商来完成,这样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导致员工专业能力的丧失。在工作中评估业务外包的必要性,拒绝做“不插手的掌柜”或“二传手”,杜绝肤浅的文章和空谈。
同时,万科还要求员工“往下看,往下沉”,了解业务的痛点和难点,帮助解决一线问题。工作重点不仅要放在“我做到了”的执行层面,更要放在“它是如何做到的”上,对过程质量负责。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万科要求管理层以身作则,勤俭节约,杜绝浪费。比如按照最优成本原则,合理规划出行,关灯等等。同时,避免过度接待内部联系人,拒绝不必要的调动、宴请或陪送礼品等。防止一线单位在节假日向总部赠送礼品或特产。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万科三费销售费用为72.83亿元,同比增长25.48%,几乎与2018年全年水平相当,管理费用为72.29亿元。此外,前三季度,万科货币资金为1471.1亿元,较2020年末减少近500亿元。
至于具体行动的规范,万科还整理了一个“口诀”,上面写着:“打铁需要自己硬,永远不要当二传手;严于律己,勇往直前,以身作则;你我都是经营者,我们都是家庭成员。粗放圈不隐蔽,资源共享不浪费;船长的心是一体的,他步调一致地前进;目标明确,不慌张,时刻准备着胜利;全力以赴不退缩,重要的事先靠智慧;跟着幸福奋斗,如果你想平躺,什么都没有。”
事实上,自2017年于亮接任万科董事长以来,万科似乎走上了两种与王石时代完全不同的风格。王石天马行空,于亮重剑不败,提出了“活下去”、“缩脸如缩骨减肥”等焦虑的观点。
房企近一半利润下滑,“住”成了行业共识。
在发表“节俭”言论的同时,万科也表示将营造“战时氛围”,时刻保持警惕,迎接未知挑战。就目前的行业情况来看,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今年下半年,不少房企面临流动性问题,伴随着三季度销售下滑。如何安全度过这个冬天,如何“活”好,似乎是行业共识。
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万科实现营收1043.7亿元,同比增长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万科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714.9亿元,同比增长1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9亿元。
在最新的10月销售数据中,万科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均呈现负增长。数据显示,10月万科实现签约销售金额419.5亿元,而今年1-10月,万科实现签约销售面积3204.5万平方米,签约销售金额5210.7亿元。
事实上,房企净利润下滑已经成为“不炒”基调下的必然趋势。Wind数据显示,已披露三季报的127家a股房企中,43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9家企业自产净利润下降。
同时,随着行业流动性收紧,房企也在进行“自救”。据时代财经此前报道,10月以来,近30家房企包括碧桂园、世茂集团、研发;f物业、禹洲集团、祥生控股先后采用配股、资产出售等不同形式的融资方式。
在李看来,目前整个行业都面临着高杠杆、快周转的运行模式,但迎来的是监管部门的综合限价和地价限价。在行业全面回归公共属性的背景下,杠杆大幅缩水,行业利润大幅下滑。如果企业整体没有从资产运营的角度发生变化,业绩和利润下降是必然的。
由此可见,为了获得合理的经营利润,整个房地产行业都有必要进行仔细的计算。因此,无论是“节衣缩食”还是“打架时氛围”都是企业需要面临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