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打开“地产并购”大门但项目并购博弈犹存

2022-03-07 10:34:00 来源:和讯房产

作为房地产行业化解风险、实现变现的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项目并购的支持;在融资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3月3日,碧桂园和美的地产分别获得招商银行(600036)150亿元和60亿元专项融资。同一天,福州万科也收到了并购。兴业银行(601166)近30亿元贷款。一天之内,三家房企获得专项融资支持,项目获取支持力度明显提升。

据贺勋地产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招商蛇口(001979)、建发地产等十余家房企相继被并购;一笔资金支持。根据中央研究院的数据,并购的规模。一个资金将近1000亿。随着资金快速注入危房企业的项目,行业的流动性危机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但是,前提是并购的进展。一个项目可以尽快改进。目前,并购重组已经开始。房地产项目的a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很多博弈。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将成为阻碍行业出清的关键因素。

并购融资加码

3月3日,碧桂园与招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获得150亿元房地产并购融资额度。同日,美的地产也获得了招商银行120亿元的资金支持,其中60亿元专门用于地产并购。

虽然是专项扶持,但不是直接贷款。从具体来看,碧桂园和美的地产的业务品种都涉及并购;贷款,并购。a基金、资产证券化和由并购衍生的创新融资产品;a-相关的业务需求,而且他们还需要房地产企业凭借实力拿到钱。

据贺勋地产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招商蛇口、建发地产、保利地产、华润置地、绿城集团、大悦城(000031)、保利发展、瑞安房地产、万科、碧桂园、美的地产等十余家房企先后被并购;财政支持,包括银行给予的特别配额和特别并购;企业登记的债券。

目前,并购的规模已经达到了。流入房地产行业的一笔融资接近千亿。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截至目前,房企已通过发行并购融资38.2亿元。a债券,计划发行15亿元;银行提供了并购贷款。贷款融资额度770亿元,发行并购重组债券。a债券50亿元,计划发行100亿元,合计约973.2亿元。

目前,支持房地产并购。a融资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支持房企从央企、国企逐步向民企拓展。从时间线来看,去年1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号文件,启动了房地产并购的融资支持。

首批支持的房企包括招商蛇口、保利地产、华润置地、保利发展等央企。其中,招商蛇口公告称将发行25.8亿元并购重组;一张票。随后,华润置地与招商银行签署了23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战略合作协议;a融资,而保利发展计划分阶段发行98亿元债券,部分资金将用于购买房地产项目。

随后,支持房企名单进一步扩大,包括碧桂园、美的地产、瑞安房地产、绿城等房企,陆续获得资金支持。其中碧桂园和瑞安房地产分别获得150亿元和100亿元,可见支持力度不小。

第二,支持房地产并购。a更有针对性。例如,着眼于区域,福州万科获得了并购;兴业银行贷款近30亿元,用于支持福州万科通过股权收购、整体交易等方式补充在建项目资金。这

据观察,在资产出售方面,铤而走险的房企缓解风险的方式大概主要有两种。一是出售优质房产资产。例如,R & ampf、渝州、中南、蓝光发展(600466)、中粮等房企均在短时间内快速出售物业资产。房产资产质量高,是核心资产,比较容易出售。

二是退出项目公司股权。世茂、郑融、阳光城(000671)、翔盛等房企纷纷采取相应行动。比如世茂退出深圳仙鹤旧改项目,融创退出武汉干麓山文创城项目,恒大退出广州南沙儿童世界项目。这些项目大多占用资金较多,开发周期较长,成为房企首先要剥离的资产。

并购。项目层面的a主要发生在房企合作项目中。郑融、阳光城、祥生、恒大等。采用这种方法。比如郑融退出天津西青项目“何澍梅江”,项目合作方美的置业接手;翔盛也退出了几个项目的开发,把股权卖给了合作方,这样的现象相对较多。

对此,中智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认为,主要原因是受让方作为项目的普通股东,从项目质量、财务结构等方面对合作项目更加熟悉和了解,可以节省大量的全调时间和成本,更快落地。

他进一步表示,受让方前期已经在合作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项目能否顺利开工和销售也影响了受让方的流动性和收益,受让方更有动力化解项目所涉及的风险。如果合作项目是受让方的合并子公司,并购;a不会增加额外的债务,财务处理会更方便。

对于市场化并购;a在房地产项目层面,目前进展比较缓慢。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并购的主力;a主要是国企和央企,对决策流程的要求比较严格;另一方面,形势瞬息万变,买卖双方价格谈判困难。

“不能靠出售资产来还债,否则出售资产后很难还债。”恒大集团掌门人许家印日前公开宣布,任何时候都不得低价出售公司资产,并注意防止资产处置过程中出现漏洞。

“还没有。”四家AMC中一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接洽了很多项目,但现在进展不大,原因对方没有提及,不过,他此前曾表示,并购项目时,审计和尽职调查要做到位,否则民营老板盲目扩张,直接丢给国企接盘,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相比去年底,现在买方的出价要好些。”一位不愿具名的出险房企的相关人表示,当前,地产项目并购的最大难点在于交易价格,有人想低价购买,有人想高价出售,这个博弈非常艰难。

并购桎梏能否破除?

并购价格谈判只是表象,其背后的博弈非常复杂,当前,项目并购仍存在诸多障碍,比如,出险房企较多,而且普遍存在惜售心理。

刘水认为,如果现在急于出售项目,资产可能被压价,并且还会影响手中存货的估值,如果剩余资产质量不高,不利于维持后期经营,长期来看又增加了新的经营风险。

行业周期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天风证券分析师韩笑认为,来自中国及海外的数据显示,并购浪潮常发生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罕见逆周期收并购高潮;此外,收并购市场与招拍挂市场在热度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招拍挂市场冷淡的当下,优质房企对于收并购的态度可能同样趋于观望。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即并购资金的使用是否会受到监管,此前,招商蛇口30亿元并首期发行25.8亿元购票据,虽然12.9亿元用于收购住宅项目公司股权,但据报道,该资金没有流向出险房企,而是从上海国企手中收购项目。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表示,政策落实需要银行有额度+房企有意愿+监管有支持,而落实的难点,一是优质收并购项目不足;二是出险企业尽调难度较大,国企需要兼顾收益和社会责任,如何商定对价是关键;三是信息披露尺度难把握;四是配套政策还需跟上。

“进一步推动收并购需要政策与资金支持,也需要稳定需求端的预期和信心。”韩笑认为,中长期行业大周期的均值回归决定房企逆周期扩张的谨慎,中短期变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考验房企加杠杆的魄力和决心。

目前,从宏观政策到市场表现都趋于向好,中国银行(601988)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3月2日表示,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这意味着对地产的调控已经到顶,地产会平稳的转换。

行业层面,精准调控和因城施策正在成为调控的主基调。菏泽、重庆、郑州等城市出现了降首付、降利率、放松限购等政策调整,此外,广州和成都等城市适度降低了监管账户内的资金余额比例,这将一定程度上缓解房企的流动性。

随着预期好转,叠加并购融资额度的不断提升,无疑将提高房企参与项目并购的活跃度,不过,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项目并购,尤其能否迎来大规模并购潮还存未知。

“真正要化解房企的流动性危机还有待于销售的回暖和提升。”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认为,项目并购对当前的房地产出清而言,没有太明显的作用。

柏文喜进一步表示,一些负债率较低、资产质量较好而仅仅因为流动性问题而陷入困境的房企通过企业并购即可解决问题;一些高杠杆、高负债的出险房企,甚至表外负债深重的房企,最终可能需要通过重整甚至破产清算来化解问题与风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