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信息披露平台最新公告显示,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期间,款项逾期三次以上,且截至2022年2月28日有逾期余额或2022年2月有逾期款项的承兑人数量为1148人。
此前,上交所规定,自202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商业票信息披露。所以这份新公布的榜单也可以说是房企累积逾期罚单的首次亮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其中,世茂集团(000813.HK)、中南建设(000961)旗下的多家房企。SZ),属于房地产行业,逾期。其他逾期商业票包括绿地、融创、花样年、新力、荣盛、奥园、祥生、阳光城等。
值得注意的是,世茂集团旗下24家子公司商业票累计逾期;中南建设共计48家子公司累计逾期商业票253,449,688.58元;另一方面,融创(01918.HK)旗下5家子公司存在商业票据逾期,其中2家未披露信息,其余3家累计逾期金额约100,695,779.32元。
商票逾期面面观
从商票逾期子公司分布图可以看出这些房企布局策略和城市房地产市场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程度。
比如世茂集团的24家子公司,涉及福州、厦门、南京、天津、武汉、南京、成都、南宁、宁波等城市,而世茂大本营之一的福州,公司数量最多,达到6家。2021年福州楼市上半年分化明显,上半年市场热情高涨。但随着调控力度加大,信贷收紧,房企资金获取受限,市场快速下行,销售、土地、投资遭遇寒流。
再比如,绿地集团(600606。SH)有三家子公司商业票逾期,两家在武汉,一家在太原。很明显,福州市场早在2020年就出现下滑,而武汉、太原等地近一年的市场情况也不是很乐观。
再比如祥生。商业票据逾期的子公司有8家,共计7540763.12元,其中福州祥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未披露具体信息。祥生的8个子公司大多位于滁州、天长、丽水等长三角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的市场去工业化并不理想。
翔盛回应称,目前公司项目公司部分商业票未及时支付,主要是部分持票人与项目公司存在未解决的纠纷。目前项目公司正积极与持票人沟通,商业票将有序支付。
不仅是商票,就在3月4日之前,中信信托发布了《中信信托深圳龙岗融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五期中期信息披露报告,宣布该信托产品于3月4日至5月31日进入首个“观察期”,期间将根据世茂的指标决定下一步的理财措施。
知情人士表示,三个月的观察期将给予世茂更多时间来筹集资金,以避免偿债压力。为了尽快实现项目债权的退出,受托人与世茂合作形成了龙岗项目的详细投资材料,并与大型国企、外资基金、保险机构等超过15家公司进行了接触。
自去年11月以来,世茂集团一直在积极自救,出售多项优质资产以缓解流动性紧张。自去年10月以来,世茂集团已处置回笼资金近百亿元。2月28日,广州粤泰集团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大信叶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豪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世茂地产签订的《股权转让暨合作开发协议书》已提前注销
对于前述逾期情况,截至记者发稿时,世茂集团尚未正式回应。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房企商业票逾期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商业票兑付时出现“乌龙”:承兑人未能及时按下兑付按钮,即使房企已经将钱支付到账户,系统也会显示未兑付。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不少房企都经历过类似的“乌龙”。
政策更友善 楼市趋势向好
上述逾期房地产公司董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公司商业票的支付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滞后,但最后都支付了。
房企去年底实时回款真的很难。事实是,去年很多企业的商业票在市场流通中多次转手。由于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流动性挑战,房企一般会与合作伙伴沟通支付条款,希望尽量减少直接现金支付,但确认持有人是否接受条款需要大量时间,因此支付时间滞后;还有的是合资子公司,需要股东在支付商业票时达成协议。面对经营状况的挑战,落后的可能性增大。“企业回款滞后,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发生,但在去年的环境下可能情有可原。”他说。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房企出现商业票逾期的情况下,秘书长分析,2021年行业银行贷款量下降,不是因为监管太严,而是房企用于抵押融资的资源少了。他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城市都出现了预售款监管执行比既定规则更严格的情况。一方面有其合理性。出于保护辖区内项目安全交付的目的,对预售款的监管和执行过于严格。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个别领域的安全性提高时,整个系统性风险也可能被放大。
他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政府需要积极干预,一方面在需求端,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另一方面,也需要放松对企业的正常资金的管制,推动行业良性循环。最近出台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意见,首次从全国层面作出统一安排、确定监管机制。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推行全国统一的监管规则,有利于规范预售资金的使用,夯实地方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城市在执行上过于严厉的压力。
去年9月份以来,有关部门加快了按揭贷款、开发贷款投放,鼓励发放并购贷款,以及规范预售资金监管等,房地产流动性趋于缓和。据华泰证券统计,2021第四季度重点城市出台放松类调控政策35次,收紧类调控政策12次,系2020第二季度之后放松政策首次超过收紧政策。2022年这一趋势得到强化。
从宏观层面看,房企的艰难是阶段性的。日前,广发证券一份研报指出,企业端投资恢复的关键为需求端及信用端的恢复,目前跟踪的房企整体融资情况仍处低迷。但最近监管部门强调“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或意味着民企信用端的恢复将迎来转变。
202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政策层面暖风频吹,目前有超40个城市发布了不同程度的楼市宽松政策,主要涉及降低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下降等。
民企并购贷、银行间债券等均有利好消息。3月3日晚间,美的置业、碧桂园相继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分别获得招商银行60亿元、150亿元并购融资额度,专用于地产并购业务。在此之前,获得银行并购融资额度的房企主要是华润置地、大悦城、五矿地产等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