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统计,截至4月25日下午3点,已有27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一季报”。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两省GDP均超过2万亿元;广东一季度GDP总量超过2.8万亿元,暂列第一。江苏一季度GDP超过2.7万亿元,暂列第二。
此外,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南、湖北、安徽、上海等10个省份一季度GDP均突破万亿元。其中,山东增速为5.20%,总量达到19926.8亿元,逼近2万亿元。作为经济强省之一,浙江一季度GDP 17886亿元,同比增长5.1%,山东紧随其后。
同在中部地区的湖北、安徽也在今年一季度进入“万亿俱乐部”。记者在梳理这两个省份的产业结构时发现,近年来,这两个省份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有所发力,从而助力经济增长。
广东领跑,山东逼近两万亿
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今年一季度以2.8万亿元的GDP强势开局,继续领跑全国。
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一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498.79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至0.89万亿元;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8.3%,比2021年全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在先进制造业的带动下,广东工业生产继续平稳运行。具体来看,一季度,广东工业增加值0.89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4.3%。其中,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增长17.0%,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2.5%。
同样在2万亿俱乐部的还有江苏,GDP总量27859亿元,同比增长4.6%,暂列第二。
山东暂列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山东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全省GDP总量接近2万亿元。
据山东省统计局统计,2022年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9926.8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跑赢”全国(4.8%)。工业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为山东经济提供了发展后劲。
从工业生产看,2022年一季度,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从三大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2.8%,对山东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强。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山东的投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统计显示,山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增速比前五年平均水平高8.1个百分点,达到近七年来较高增速。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5.1%,占全部投资的27.4%,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运行,意味着山东企业利润良好,资金充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实现了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浙江与山东关于“中国第三经济大省”的争议备受关注。目前,一季度浙江和山东的GDP差距为2040.8亿元。从2022年全年的经济运行目标和长远规划来看,并不是
从今年的预期目标来看,浙江、山东两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自GDP增长目标为6%左右、5.5%以上。这意味着,2022年,浙江省GDP预计达到77926亿元左右,山东省GDP达到87666亿元左右。短期来看,山东将继续领先,两省差距将进一步逼近万亿关口。
此外,浙江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期间,浙江GDP总量要超过8.5万亿元。而山东则提出“十四五”期间,其GDP总量年均增长5.5%。这表明,到2025年,山东GDP总量将超过10万亿元,两省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至1.5万亿元。
从数据上看,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规划,山东仍将领先浙江,继续稳坐“中国第三经济大省”的宝座。
但浙江的目标不仅仅是增加GDP总量,更是实现共同富裕。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2年,浙江要始终坚持以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建设为总牵引,用好“金字招牌”,通过共同努力把“蛋糕”做大做好,通过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鄂皖靠新能源破万亿
从今年的“一季报”可以看出,不少省份已经成功进入“万亿俱乐部”。
与2021年相比,上海、安徽、湖北一季度均实现万亿GDP。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湖北GDP增速达6.7%,在目前已公布“一季报”的省份中排名第二。
湖北这次好成绩的秘诀在于一季度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记者梳理湖北省近三年的产业结构发现,今年一季度湖北第二产业占比43.2%,202。
1年同期增长了1.8个百分点。湖北统计局在发布会中指出,一季度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增势良好。具体来看,一季度,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增速高于规上工业12.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9.9%,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22.4%、22.1%;重点产品光纤、光缆、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6.0%、24.5%和30.1%。
记者翻阅湖北省统计局细分指标还发现,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新能源汽车的增速高达253.3%,为所有工业产品产量增速之最。
这离不开湖北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谋篇布局。
2022年1月发布的《湖北省汽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宜荆荆”区域产业协同,多点发力。依托宜昌、荆门、荆州汽车产业基础,提升汽车零部件配套水平,推动新上整车项目达产见效,促进“宜荆荆”区域产业协同,多点发力。
目前,湖北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区域协同作用已经产生效应,近年吸引了不少造车新势力来鄂落户。威马集团2018年落户黄冈,投资超200亿元在当地建设的生产基地也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补充;另一家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汽车也在2020年9月入驻湖北;2021年4月8日,小鹏汽车落户武汉,投资100亿元在经济开发区建设武汉新智造电动车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
与此同时,安徽也在紧追湖北,两省在一季度的差距还不到500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安徽近三年的产业结构发现,与湖北相似,该省今年一季度也在第二产业上发力,在产业占比上,向上突破了1.7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一季度,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从产品产量看,汽车增长12.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6倍,锂离子电池增长15.4%。
无独有偶,与湖北省类似,安徽省也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提出,打造“合肥-芜湖”双核联动、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创新产业链。发挥马鞍山、安庆、滁州、阜阳、淮南、宣城、六安等地商用车、汽车零部件及氢能发展优势。
为实现目标,安徽也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下了大功夫,并在2022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而这一工作目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据《安徽日报》报道,截至今年4月中旬,全省纳入调度的亿元及以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重大项目159个,总投资3524.8亿元。此外,安徽汽车产业也与湖北相似,同样产生了虹吸效应,吸引来了蔚来、大众、吉利、比亚迪等一众车企在此“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