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上涨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加剧了通胀,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触及十年甚至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彭博数据显示,追踪23种能源、金属和农作物期货合约的彭博商品现货指数(Bloomberg Commodity Spot Index)在周一上涨1.1%,超过2011年创下的峰值。
自去年3月触及四年低点以来,该指数到目前已上涨超过90%。
具体来看,涨幅最大的是天然气、石油等能源大宗商品。
由于欧洲和亚洲都出现天然气短缺,这场危机正蔓延至全球其他地区,天然气价格飙升。
同时,石油飙升至几年来的最高点。
布伦特突破81美元并尝试上逼82美元,创2018年10月以来的三年最高。WTI原油价格也接近七年最高。
昨日,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OPEC+产油国联盟称11月将按原计划每月增产40万桶/日,即不会超量增产来缓解供应荒。
供应危机vs需求增加
由于全球供应短缺,铝价创十年新高,而拉尼娜现象给巴西带来的干旱推高了咖啡和糖的价格。
受电力短缺影响,硅供给减少,价格飙升300%,同时也波及到下游产业链汽车制造、太阳能等行业。
在供暖季即将来临时,欧洲天然气价格再创新高:10月欧洲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飙升至每兆瓦时100欧元,创纪录新高。英国合约亦大涨17.4%,创下252.53便士的记录新高。过去一个月,这两份合约的价格都翻了一倍多。
目前,采矿业和石油开发停滞不前,恶劣天气正在严重影响着全球主要农产品出口国。
受恶劣天气和航运瓶颈影响,棉花期货价格上周升至10年来最高水平,推高了全球服装成本。
这轮大宗商品涨价潮推高了从汽油、新建住房到肉类和汽车等各种商品的价格。
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的重新开放释放了对运输燃料和所有用于制造业的大宗商品的需求。
各国持续的财政赤字和低利率也使大宗商品对寻求对冲通胀风险的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彭博认为,这将推动人们关于通胀的辩论,并促使政策制定者开始考虑缩减大规模注资。
还会继续涨吗?
而大宗商品的专家对于这轮涨价潮还能持续多久,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一些投行指出,大宗商品正在进入一个超级周期,即长期上涨趋势。
一些看涨人士指出,向清洁能源转型可能会带来对新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特别是增加对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中金属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价格上涨也会使生产商增加供应,从而为价格开始下跌提供可能性。
世纪铝业公司(Century Aluminum)正在提高南卡罗来纳州一家冶炼厂的金属产能。而在6月,刚果民主共和国透露了关于重启该国钴矿的谈判。
此外,疫情可能继续阻碍世界许多地区经济活动的全面恢复,这有可能再次抑制能源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早些时候大涨的豆粕和木材,已经渐渐抹去了今年以来的涨幅。
由于各国央行暗示将逐步缩减刺激措施,且美元走强,黄金的避险吸引力下降,金价已经从今年突破1800美元的高点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