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冯樱子北京报道
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秘书处在其官方微信号上公布消息称,即日起,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报价方式由之前的“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
同时,不同类型的银行又设置了不同的上限加点数。目前,多家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但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存款利率相对较高。
多家股份行下调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自律上线确定方式调整后,定价方式由上浮倍数改为加点,并对不同类型的银行、不同类型存款设置不同的加点上限。
针对活期存款,四大行的利率不高于基准利率加10BP,其他机构不高于基准利率加20BP。
对于整存整取存款,大行调整后的利率不高于基准利率加50BP,其他机构不高于基准利率加75BP。
对于大额存单,要求大行调整后的利率不高于基准利率加60BP、其他机构不高于基准利率加80BP。
总体而言,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存款利率与国有银行相比略高。
民生银行某网点客户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该行1年、2年、3年期,5万元起存的存款利率分别为:2.25%、2.85%、3.5%,属于按上限定价,但比此前有所下调。
兴业银行50元起存的3个月-3年的存款利率为1.65%-3.5%,部分期限的存款按照上限进行定价。兴业银行某网点客户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20万起存3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是3.55%,调整前利率为3.9%。”
相比较而言,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的存款利率在股份行中,相对较低。其中,招商银行50元起存整存整取的3个月-3年的利率为1.35%—2.75%。华夏银行50元起存5年期利率最高为3.2%。
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实施后,不少业内人士解读为,此举目的是为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引导贷款利率下行。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进一步明确存款利率上浮上限并通过引导中长期存款利率下降,有助于约束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分支机构对存款的不理性竞争行为,克服负债业务“规模情结”和“速度冲动”,增强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减少短期存款与中长期存款之间的“价差”,也有利于减少套利行为,使银行存款期限结构更加合理。
同时,董希淼也坦言,对广大储户而言,此次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的优化,总体影响不大。对银行方面而言,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可直接降低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
或有利于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
由于银行端揽存压力较大,银行存款成本刚性问题始终较为突出。近年来,央行持续通过监管手段针对银行高息揽储和负债刚性的压力。
但各类存款产品层出不穷,结构性存款之外有大额存单,大额存单之外有创新型定期储蓄产品。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此次存款利率定价机制的转换,沿承了同一政策目标,但在治理手段上更接近问题源头。”
而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压力已经阻碍了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行,负债成本压力的缓和有利于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
上市银行年报显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净息差从2019年的2.27%下降到2020年的1.97%,中国工商银行净利息差从2019年的2.12%下降到2020年的1.97%。
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继续压降至2.07%,中小行压力尤大,城商行和农商行净息差已达历史低位。
有分析师指出,在降成本的背景下,如果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有可能传导到贷款环节,这样不利于银行降低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如果中长期存款利率有所下行,那么下行空间会传导到贷款环节,这样能够推动银行更好地降低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中信证券研究员肖斐斐等整理了38家A股上市银行2020年末的存款结构,总体来看,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占比48%,此外根据合同剩余期限划分,剩余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占比约20%,结合合同期限判断,该团队预计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存量占比在25—30%左右。
此外,银行间分化明显,四大行和招商银行活期存款占比基本都在50%+,而部分城商行活期率不足30%。
肖斐斐认为,细分来看,中长期限存款定价上浮范围的收窄,对于大型银行和存款优质银行影响较小,而对于部分较多依赖长期化存款且定价执行“一浮到顶”策略的银行而言,下阶段存款量价统筹的难度将加大,重构存款竞争力以及主动负债阶段性运用或成为重点。
同时,政策有利于抑制银行非理性定价行为,有助于稳定金融体系长端利率的平稳运行,为支持实体经济提供帮助。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改革后中长期限定存利率上限下调,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利于息差改善。不过,新政目标在于通过降低银行存款成本来保持贷款利率低位稳定,对息差的改善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