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结基金再出80亿!爆款公募券商联手的券结模式火了

2021-09-13 16:36: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9月9日,权益基金再出爆款。据悉,由常远担纲基金经理的永赢长远价值基金,在全渠道热销规模突破80亿。永赢长远价值是今年采用券结模式的基金中,首发规模最大的开放式偏股型公募基金。

今年堪称是券结基金“大年”,券商结算模式发行的新基金数量不仅快速增长,同时频现爆款基金。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1年以来首发规模超过10亿的券商结算产品达20只,其中超过50亿的有5只。公募联合券商的结算模式为何突然火了?对托管人结算模式有什么影响?背后有哪些深层意义?今天将为大家进行全面梳理。

永赢券结基金热销80亿,年内超10亿券结产品多达20只

市场行情持续震荡,以均衡配置为核心策略的永赢长远价值获得投资者高度认可,大举吸金超80亿,是今年以来首发规模最大的开放式偏股型公募基金。从投放的电梯广告看,本次的销售主渠道包括安信证券。据了解,永赢长远价值券结合作的机构正是安信证券,作为一家主要立足于华南的中型券商,在此次新发中展示了令人侧目的销售能力。

无独有偶,今年热销的新发券结基金,由私转公的公募基金朱雀,今年3月券商结算模式新产品也大卖79亿。从渠道获悉,该基金并没有在全市场铺设代销渠道,仅有招商银行、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三家,但是仍旧获得了投资者的追捧。

2021年以来,券商结算产品进入加速发行的阶段,最初,券商结算模式主要集中于新设立基金公司,后逐渐辐射开来。2018年、2019年、2020年成立的券商结算产品分别为12只、43只、42只。2021年仅在上半年新成立的券商结算产品已达42只,达到2020年全年券商结算产品的总和。同时,券商结算的爆款产品数量也在逐步增加,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1年来首发规模超过10亿的券商结算产品共有20只,其中超过50亿的有5只。

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在路上,券结模式撬动新风口

公募券结模式为何突然火了?据业内资深人士介绍,券结模式的兴起源于券商财富转型业务的蓬勃发展,券结为财富业务提供了新的赛道和机遇。

所谓的券商结算模式,其实是券商在中国结算开设结算资金账户,产品委托券商作为经纪商为其完成资金的结算交收。与之对应的传统的托管人结算模式,则是由托管人向中国结算申请开立单独的托管结算账户,用于为托管的基金办理证券资金结算业务。

据沪上某中型券商人员介绍,随着居民财富水平和可投资资产的持续提升以及传统经纪业务佣金率持续下降不可逆趋势的蔓延,从宏观环境和证券公司自身发展的角度而言,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已处于风口之中。作为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券商大力提速产品配置服务,集中反映在以基金保有、代销金融产品销量等核心指标增长迅速。根据基金业协会的二季度的披露数据,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排行榜中已有11家券商进入前30、超过50家券商进入前100。同时,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披露,2021上半年券商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同比增长117.56%至100.50亿元,已经成为经纪业务收入的重要构成。

产品配置作为推动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核心手段,如何优化业务模式、提高产品配置规模将很大程度决定了未来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形态乃至证券公司的估值水平。上述券商人士提到,近年来大多数券商提出财富管理转型的概念,行业整体上处于快速赛跑的阶段。基金投顾业务的出现为我们向海外成熟市场买方投顾思维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方向,但现阶段投资者对于以账户组合管理收费为内核的服务模式接受程度尚有待提升,更多还停留在投顾提供单只产品配置建议的阶段。伴随着2017年底券商结算模式的出现,券商行业捕捉到了新的发力点。通过采用券结模式发行新的基金产品,可在满足基金公司、券商、银行等多方的诉求基础上,最大化提升单只产品销量并持续做大产品保有规模,夯实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根基。

券结模式推升托管规模,共建多赢局面

相较于传统的托管人结算模式,券商结算模式又会给券商、银行机构带来哪些机会和挑战?

“在券结模式助推下,银证合作有望持续做大托管规模。”某银行机构人士表示,券商结算模式可较为明显地提升托管行托管规模。在原有银行重点渠道的基础上,券商结算模式新增结算券商进行联合销售,叠加券商具有持续营销做大规模的意愿,这为提升银行托管规模创造机会。

事实上,完善证券公司对基金管理人等机构交易行为的全面监管,是监管部门推行券商结算模式的出发点。券商结算模式下,基金管理人等机构直接使用券商交易席位进行交易,这相当于券商将基金管理人等机构纳入到自身经纪业务体系内进行交易管理,这样一来,券商就可以更好地承担对基金管理人等机构交易行为的监控职责,在管理人的交易前端增加了一道风险防控门,从而更有效地管控异常交易、违法违规证券交易等活动。

2021年是券结模式的大年,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券商和基金公司合作,发行优质券商结算模式产品,券结模式将逐渐常态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