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路大踏步前进的量化私募,最近受到了监管的重点关注。“为了提高募资效率,习惯上以自有资金或朋友资金备案小规模‘空壳产品’的方式量化私募,方便投资者认购。但最近我们在备案类似产品时,受到监管关注,要求我们提供投资者过去的出资情况、退出产品的时间等。这相当于给频繁备案的‘空壳产品’私募敲响了警钟。”一位量化私募消息人士透露。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除了部分量化私募在备案“空壳产品”时收到监管提醒外,部分量化私募可能不适合快速备案渠道。此前,中国资产管理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相继发布通知,加强量化私募产品监管,量化私募行业监管趋严。
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以来,量化私募管理规模快速增长。参照成熟市场的发展规律,有效的行业规范必不可少,量化私募健康发展将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壳牌产品”的备案需要详细信息
对于很多量化私募管理人来说,备案“空壳产品”的情况屡见不鲜,但这一操作最近受到了监管部门的特别关注。
“产品备案后,在开始投资之前,可以完成开立交易账户等一系列程序。从认购新产品到投资者获得收益的时间周期较长。所以很多量化私募管理人会提前开户,用自己的资金或者朋友的资金备案一些规模只有100万元或者200万元的‘空壳产品’。后续资金直接认购注册产品非常方便。不过,最近监管开始关注一些‘空壳产品’。”上海一位量化私募投资者直言不讳地表示。
一位量化的FOF消息人士透露:“现在,监管系统将自动识别投资者重复注册的产品。如果同一投资人出现过于频繁,监管会要求经理说明情况。上周,我公司备案的一款产品收到监管提醒,要求我们披露该产品投资者过去购买的产品数量、退出时间等信息。"
上海一家百亿量化私募也表示:“每一个私募产品最多只能有200人购买。当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资金蜂拥而至,私募名额将会供不应求。如果其产品额度在备案前用完,将严重影响集资效率,导致潜在客户流失。因此,备案‘空壳产品’是很多量化私募的常规操作。不过,我最近听说一些私募已经收到监管提醒,后续行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今年以来,数百亿量化私募的新产品备案速度快于其他战略私募。据私募网统计,截至11月21日,今年备案的私募证券产品总数为2.66万只,在注册产品数排名前十的百亿私募中,量化私募占7席,分别是凌俊投资、九坤投资、郝明投资、麒麟投资、严复投资、魔方量化、世纪前沿。
“备案‘空壳产品’看似风险较小,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行业标准化的难度。从简单备案的角度来看,监管很难区分备案数量的大幅增加是因为投资者的真实需求,还是量化私募是快速发展的擦边球。规范此类操作有利于行业发展。”
据北京一位私募投资者分析,9月中旬以来,量化私募业绩经历了明显回撤,相关基金备案后能否完成募资仍存疑。此外,任何一种战略都有规模限制。当规模快速上升时,战略能否同步升级也需要持续关注。因此,如果量化私募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放缓扩张步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根据招商量化团队的分析,从观察数据和头部量化私募的实际行为来看,目前其管理规模可能已经接近资本能力上限,稳定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就超额收益的相关性而言,量化私募的策略存在趋同性,可能加剧同向波动。这也意味着,一旦量化模型失效,或者影响市场交易,就会造成较大的波动。
一位私募法人表示,为私募机构提供快速备案渠道,不会改变坚持私募基金适度监管理念的本质。应用交通分离系统的“取备”程序后,中国基金会将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复检,确保产品符合持续合规的要求。
事实上,监管除了收紧快速备案渠道外,还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量化投资产品的监控。11月初,中国基金、中国证券业协会相继发布相关通知。
11月1日,中国基金向私募发行《关于上线“量化私募基金运行报表”的通知》,将量化私募数据的报告频率由“季报”改为“月报”,相关报告指标较之前更加细化。
11月4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向券商发布《关于开展证券公司量化交易数据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号公告,明确要求券商报送量化交易数据信息,进一步掌握证券业自营和资产管理的量化策略和规模。
此外,私募管理人表示,中国基金的AMBERS系统(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告平台)近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量化基金备案必须选择量化主策略和量化辅助策略。其中,最多有两种补充策略,至少有一种补充策略。
“量化热”迅速降温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的热度持续。前三季度,私募业绩量化。截至10月10日,今年定向增发14笔数百亿,收益率超过20%,其中量化定向增发11笔,深圳世纪前沿资产回报率超过40%。
业绩大放异彩的同时,量化私募继续扩张。
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粗略估算,截至三季度末,量化管理人整体管理规模约14300亿元。另外,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1月22日,百亿级量化私募数量增至26家,不到一年时间,百亿级量化私募数量增加16家。不过,四季度以来,在监管关注度提升、业绩出现明显回撤的背景下,量化私募热潮显著降温。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7至9月,百亿级量化私募备案新产品数量分别高达470只、628只和579只。但是,10月百亿级私募备案数量降至246只,11月前22天百亿级私募备案数量仅157只。
“从9月中下旬开始,多家头部量化私募的指数增强、CTA和市场中性策略产品业绩集体回撤,投资者认购明显降温。最近,不少百亿级量化私募选择主动封盘,一方面想短暂控制一下规模,并优化模型业绩,另一方面是要重新审视合规风控情况,因此量化私募发行快速降温,毕竟行业管理规模快速增长,容易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分析称。
沪上一位百亿级量化私募人士也认为:“从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规律看,量化投资的发展空间广阔,但目前投资人对量化策略的了解不够充分,部分量化私募的风格也比较激进,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