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过渡期倒计时 基金转型数量再创新高

2021-12-06 10:36:00 来源:证券时报

新规过渡期的最后期限临近,大量资产管理集团正在向公募转型。今年,基金转型数量再创新高。

2021年是新资产管理条例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满足监管要求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些公司对基金产品进行了转型。记者以基金转型生效日期为统计口径进行计算,发现今年基金转型次数已达172次,创下年度历史新高。基金转型次数连续四年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几年基金转型数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为分级基金和资产管理类大型集合基金的转型寻找出路。此外,今年基金转型的原因包括投资类型的变化、投资范围的变化、投资封闭期的变化以及指数基金向挂钩基金的转型。

今年基金转型次数

创纪录的高

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转型生效日为统计口径,截至12月3日,今年基金转型数量(合并股,下同)达到172只,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基金转型次数连续四年保持在150次以上。

具体来看,在今年的基金转型类别中,中国管理的大型集合基金和分级基金转型成为重点,其中大型集合基金转型73只,分级基金转型66只,共计139只。

12月初,另有3只基金宣布转型生效,具体来看,东风九号转型更名为东海证券迎海控股3个月,华安金融一号普通转型更名为华安证券瑞盈控股A一年,邢正资管金麒麟二号转型更名为邢正资管金麒麟控股B优选一年。

记者注意到,今年基金转型业绩明显分化,首末业绩差异超过81%,半数产品业绩平平,其中三年内收益为负。整体来看,分级基金转型成功,不少产品规模大幅提升。如鹏华郑国钢铁行业A、E基金军工A、郭芙CSI煤炭A、方正富邦CSI保险披露的最新规模均较去年增长3倍以上。中融郑国钢铁鹏华CSI环保产业、郭芙CSI新能源汽车A、中融CSI煤炭今年均表现强劲,年收益率均超过50%。

符合法规要求

成为转型的主要原因

符合监管要求是今年基金转型数量创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也是近年来基金转型数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年末大规模资产管理向公募转型进程的加快和年初最后一批分级基金的生效,是今年基金转型数量创新高的主要贡献者。

2020年7月,中国证监会提出将资产管理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券商大型资产管理集团转型公开发行的时限也将延长至2021年底。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意味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净值化转型进入了最后阶段。自2019年券商资管开启公募化转型以来,大型资产管理产品的公募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截至12月5日,已有32家券商的118只资产管理产品完成公募转型。今年,资产管理向公募转型进程加快,转型产品73款。

除了满足监管要求,基金产品也在不断更新,以满足投资者的新需求。近年来,基金市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FOF基金、固定收益基金和挂钩基金的规模一直在扩大。增强型ETF、FOF-LOF、ETF-FOF、QDII-FOF-LOF等创新产品相继出现,基金公募产品近9000只。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基金市场面临产品同质化、两极分化的问题,部分产品失去流动性,被迫清算或濒临清算。中国资本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资产配置需求越来越旺盛。当基金市场发展到特定阶段,产品必然会面临新陈代谢和不断进化的过程。公募基金产品只有通过创新和转型,满足监管要求和投资者需求,才能具有更长的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按照监管要求应该转型的基金,如大型资产管理基金、分级基金等,近两年基金转型的种类和数量也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今年基金转型的类型包括投资类型变更、投资范围变更、投资封闭期变更、指数基金转型为挂钩基金等。比如“E基金中小”更名为“E基金优质精选”,投资范围从主要投资a股的企业扩大到在内地市场上市交易的企业和在香港市场上市交易的企业。万家周期优势企业A由短期纯债基金转型为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信保诚致远动力A由灵活配置基金转型为偏股混合型基金。田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今年选择将4只被动指数基金转型为ETF挂钩基金。华夏恒融、工银信用三个月期固定债券A纯债、华夏潘瑞泰盛因变更资金封闭期或由封闭转为开放而发生转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