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家保险公司因人身保险在线销售“大缩水”暂停业务

2022-01-14 14:35:00 来源:证券日报

互联网人身保险新规对保险业的影响仍在继续。

据记者统计,截至1月13日,已有29家保险公司通过官网或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宣布暂停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此外,今年以来,已有57家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协会官网更新了互联网产品信息,多家保险公司撤下了此前流行的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整体来看,新规后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的在售数量较去年大幅下降,呈现“大缩水”趋势。

在保险公司看来,2022年互联网人身保险领域将出现四大变化:一是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规模将大幅下降;二是以银行保险渠道为主的部分保险公司保费可能大幅下降;三是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四是保险公司互联网保费席位将被洗牌。

对于消费者来说,新规实施后如何购买互联网人身保险?对此,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规出台后,在投保互联网人身保险时仍需注意两大因素:一是性价比,网上销售的产品不能有明显的缺点或安全漏洞;第二,要关注保险公司的长期服务能力,这对消费者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建议消费者向专业机构和专业代理人购买保险,获得科学全面的保险保障。

互联网人身保险

市场主体与产品“缩水”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新规”),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在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现有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整改,从2022年1月1日起,不符合新规相关要求的实体和产品不得通过互联网渠道经营。

根据上述要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9家保险公司发布公告暂停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其中有15家人身保险公司,包括国宝人寿、渤海人寿和大家养老等。有14家财产保险公司,包括中意财险、富邦财险、北部湾财险。从各家保险公司发布的暂停销售公告来看,并没有提到恢复销售的时间。

在大量保险公司停止直接销售互联网人身保险的同时,很多保险公司虽然没有全部停止销售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但已经大幅减少了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的销售数量。据记者统计,截至1月13日,已有57家保险公司更新了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不少保险公司的在售产品数量较去年大幅减少。例如,鼎诚人寿、横琴人寿等保险公司近日公布,今年人身保险产品线上销售明显低于去年。

保险公司停止销售或下架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源于新规对保险公司经营资质的重置。新规从最低偿付能力要求、综合风险评级要求、准备金要求等方面对经营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多家保险公司因不具备经营资质,暂时退出市场。

此外,新规对经营普通人寿保险和年金保险10年及以上的保险公司实施了更严格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并要求偿付能力保证金用于exc

首先,保费规模可能会大幅下降。2020年,2111亿元的互联网人身保险费中,约42%将由分红型、万能型、投资连结型等新型保险产品贡献。今年,这三类保险将无法在网上销售,这将对互联网寿险市场的保费规模产生重大影响。业内人士预计,新规实施后,保费收入将减少50%,无需考虑任何其他产品策略调整。

某小型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就开始逐步降低线上销售分红保险、万能保险、投资连结保险等理财保险的保费规模。近年来,随着监管倡导行业回归保障,行业内主流保险公司早已降低了线上万能险等产品的保费规模,公司也在持续降低这类产品,进一步回归保险的保障功能,这也是行业的大势所趋。

第二,网上个人保险费排名会有重大调整。2020年互联网寿险保费排名前十的是中国邮政人寿、国华人寿、建信人寿、工银安盛、PICC健康险、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平安健康险、宏康人寿。目前,建行人寿已宣布暂停互联网寿险业务。中国邮政人寿、建信人寿、工银安盛都是银行型保险公司,依靠银行保险渠道。

在银保渠道,大部分销售场景是客户经理指导客户使用手机银行或自助终端投保。这种模式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需要同时受到线上线下监管要求的监管。比如线下销售需要满足双录要求,这将进一步增加银行开展代理业务的阻力。徐伟表示,互联网上个人保险费最高的保险公司大多是银行为主的保险公司。这些保险公司大多通过“线下与线上”的融合来获取保险费。新规生效后,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是互联网人身险保费结构将发生变化。徐伟告诉记者,过去几年,互联网渠道销售的意外险、重疾险、短期医疗险、定期寿险保费快速增长。新规实施后,万能保险、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将下架,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有望有较好的增速。

第四,互联网上的个人保险费排名会有很大的变化。TF证券(4.030,0.00,0.00)分析师夏长胜认为,新规生效后,竞争格局将有利于大型保险公司,中小保险公司将面临压力。事实上,新规出台后,意味着大量线上产品需要转向。

线下渠道或线上线下融合渠道销售,大型险企线下渠道布局完备,具有竞争优势,这也导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排名出现变化。

展望发展前景

行业仍有诸多利好

从险企人士的观点来看,今年新规落地后,尽管互联网人身险行业保费规模可能出现负增长,但行业增长前景依然有诸多利好。

一是互助平台的纷纷关停,利好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发展。徐昱琛表示,从互联网渠道变迁来看,近期相互保关闭了,相互保提供的服务类似重疾险,在关闭前约有7000多万人参与分摊,关闭后这些人的保险需求将回归保险市场,因此,比较明确的是,大量互助平台关闭后,短期或一年期重疾险需求会有所提升。

二是多因素导致保险业互联网渗透率尚低,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2011年至2020年,我国保险密度由1067元/人上升至3206元/人,保险深度由2.9%上升至4.5%,增长趋势明显。目前互联网险企与传统险企的保单量级相差悬殊,互联网保险业的潜在转化空间之大不言而喻。

基于此,上述险企副总经理对记者表示,险企经营互联网人身险业务,仍需从客户体验的细节入手,按照全产品、全场景、全生命周期来进行模式设计,以重塑保险产业价值链,打造集“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经营、数字化风控”为一体的创新模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