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在a股市场极端结构性行情下,基金业绩分化较大。复杂艰难的市场环境也为行业洗牌创造了机会。不少中小基金公司逆势突围,培养了一批黑马基金经理,以亮眼的业绩吸引市场关注。
从打法来看,部分中小基金公司选择了更为专注的策略,将火力聚焦在优质赛道布局上。但在分析师看来,中小基金公司的这一突破背后,隐藏着一些隐忧。一方面,中小基金公司仍面临挖角问题;另一方面,单只基金的出色表现得益于押注于高景气轨道,而这种表现能否持续,还需要时间检验。
中小基金公司的表现令人惊叹。
近年来,不少中小基金公司表现亮眼,以业绩惊艳公募行业。
通过梳理公募基金管理人的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我们可以发现,从长期来看,老牌基金公司仍然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在过去一年、过去两年和过去三年的业绩排名中,一些中小基金公司一直位居行业前列。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21年股票投资主动管理率前十的基金公司分别为中科沃图基金、中耕基金、中海基金、信达澳洲基金、北信瑞丰基金、鸿图创新基金、鹏扬基金、衡越基金、中信保诚基金、中融基金,均为中小基金公司。
从近两年的维度来看,中科沃图基金近两年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接近180%,衡越基金、鹏扬基金、农银汇理基金、鸿图创新基金近两年的收益率也超过100%。
如果期限进一步延长,从三年来看,同样数量的积极管理股票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中小基金公司,包括华泰宝兴基金、信达澳洲基金和衡越基金等。
此外,2021年的领先基金经理大多是前沿力量,其中很多来自中小基金公司。比如前海开源基金的崔一举夺冠。宝盈基金陈金伟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A年化收益率也超过100%,长城基金杨宇管理的长城产业轮动A年化收益率超过80%,中信保诚基金孙钟浩管理的新城新兴产业A年化收益率超过75%。其中,崔和孙已经晋升为百亿基金经理。
打法精准,聚集优质资源进攻。
很多中小基金公司采取“聚焦、聚焦、再聚焦”的策略,体现在将优质资源向投研部门倾斜,在投资方向上也倾向于“选择性出击”。
以中信保诚基金为例,公司旗下多只基金近三年收益率均在300%以上。中信保诚基金副总经理胡哲表示,公司盈利增长处于良好轨道,是公司投资收益的来源。围绕这一大投资思路,公司公募基金投资团队分为价值、成长、消费三大类,研究团队也聚焦于成长方向,并未覆盖所有行业。“公司将定义每种产品风格,基金经理将专注于投资自己擅长的领域。评估基于不同产品基准的超额收益,可以保证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避免随波逐流。”
类似于衡越基金。2020年7月,高楠出任基金投资部副总监,同年8月,黄出任总经理。由于旗下基金业绩突出,衡越基金管理规模快速增长,高楠成为百亿基金经理。
黄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管理能力是关键
当然,在一些基金分析师看来,中小基金公司的亮眼表现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隐忧。一是人才留不住,二是亮眼的业绩能否持续。
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其实也面临过人才流失的问题。以宝盈基金为例,不少基金经理纷纷离职。2021年12月17日,李建伟因个人原因辞职。同样,去年宝盈明星基金经理李进调任景顺长城基金,另一位基金经理郝淼调任嘉实基金。巧合的是,鸿图创新基金经理朱然跳槽至信达澳洲基金。
上海某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公募基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人才流动正常,但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明星基金经理的离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中小基金公司投入更多资源培养优秀人才,刚出现时就被同行高价挖走,也会影响市民的持有体验。”
此外,得益于押注于蓬勃发展的赛道,去年不少中小基金公司的基金业绩相当辉煌,但其收益的可持续性需要时间验证。
上海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基金公司聚集资源培育优质赛道没有问题,但如果押注单一行业,风险更大。“去年,一些基金公司热衷于打造‘锋利的矛’。比如一只基金重仓新能源,另一只基金押注白酒板块,也造成基金净值大幅波动。不过,从长期来看,这种方式很难持续获得超额收益。”
相互竞争,长期业绩为王,持续的投资和研究能力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