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政策持续优化 银行业午后集体拉升

2022-02-09 14:34:00 来源:华夏时报

2月8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相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是继并购后房贷集中度政策持续优化的第二个例子;a贷款退出抵押集中度评估。

随后,金融股今天下午走强,不少银行股表现不错。其中,兰州银行跌停,收盘价6.02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对记者表示,《通知》拓展了银行空间,房地产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有助于巩固银行金融体系的稳定。

房贷集中度政策持续优化

虎年开始后的第二天,央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其中,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相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鼓励银行按照合法合规、风险可控、业务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支持力度。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更强有力的贷款支持。但由于维持了房贷集中度政策,所以适当放宽,从而减少了顾虑。

周认为,《通知》主要引导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房市场发展力度,这也是促进我国房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体系,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政策倾斜和导向,拓宽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融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是继并购后房贷集中度政策持续优化的第二个例子;a贷款退出抵押集中度评估。

202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设定房地产贷款余额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两个上限,对超过上限的金融机构设置过渡期,并设立区域差别化调整机制。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刘曾介绍,此次由两部委联合发布的管理制度,重点是通过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进行管理,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韧性和稳定性,防范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的系统性风险。

在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政策下,整治房地产金融乱象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房地产贷款增速和集中度均有所下降。

在此背景下,2021年三季度以来,监管部门开始纠正短期过度的市场行为,向市场传递温暖。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10月末,银行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2%。截至11月末,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4%,总体保持稳定。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90%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用于支持首套贷款住房。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等媒体记者表示,目前保障性租赁住房是重点产品,原有的房贷集中度政策需要与时俱进,积极配合。目前有两类贷款未纳入房贷集中度考核,这不仅说明房贷集中度政策大方向不变,也体现了房贷集中度政策的积极优化。

同时,他指出,这项政策将增强房企申请贷款的动力,并将为期房和今天下午银行板块集体上涨,已经大面积收涨。其中,兰州银行跌停,收盘价6.02元。

同时,截至8日收盘,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4家万亿银行,分别收涨3.26%、2.32%、2.00%、0.70%,市值分别为1.6万亿元、1.7万亿元、1.1万亿元、1.3万亿元。

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或与两部门发布的有一定关联。节后市场预期经济复苏,银行等周期板块估值较低,节后周期板块呈现上行趋势。

事实上,1月份银行业表现良好。数据显示,1月份银行业指数逆势上涨近2%,远超大盘。总体而言,自1月份以来,截至2月8日收盘,银行业增长超过6%。

与此同时,北行资金增加了银行板块。据Wind统计,1月份北行资金净流入银行板块超过183亿元,位居行业第一;虎年开市以来的两个交易日,银行板块净买入北向资金也走在行业前列。

光大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亦丰认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业将保持强劲。一方面,房地产风险逐步释放,市场悲观预期在修复过程中。另一方面,市场仍愿意期待“宽信用”。

截至2月8日,已有19家银行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整体来看,银行业营收增速稳健,利润增速大幅提升。其中,12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良好的业绩也推动了银行业的上升趋势。

其中,2021年江苏银行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归家净利润超30%,增速创十年新高。

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该行全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7.71亿元、196.94亿元,同比增长 22.58%、30.72%。回顾2021年,该行各期业绩增速均排名同业前列,在第一、第三季度中,净利润增速位列第一。

此外,张家港行和宁波银行分别以29.77%和29.67%的业绩增速紧随其后。

华福证券分析师魏征宇提出,从2020年开始,银行的整体估值水平偏低,处于过去10年历史低位。银行业未来盈利预期稳中向好,经济稳定增长背景下,估值水平提升已然启动,中长期视角来看,未来的估值修复空间较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