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险加码银行不良处置力度不减

2022-02-10 14:32: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2022年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不减。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规模连续多年增长,连续两年超过3万亿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明确表示,在部署2022年工作时,将继续支持不良资产加速处置。

资产整体质量稳定。

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3.13万亿元,同比增加0.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水平。2017年至2021年,5年共处置不良资产11.9万亿元,超过前12年处置总额,为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期密集披露的业绩报告也显示,a股上市银行不良存量负担正在稳步化解。就已披露数据的17家银行而言,不良贷款率低于2020年同期。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2021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39%,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为股份制银行中降幅最高的。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均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

地方银行资产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江阴银行不良率降幅最高。截至2021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32%,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宁波银行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分别小幅下降0.02和0.04个百分点,分别为0.77%和0.95%。

“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复苏,银行业总体稳定,各大银行营收和利润均保持正增长态势,风险处置规模逐年增加,有利于保持现阶段中国银行体系资产质量的总体稳定。”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亦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时,王亦丰指出,银行业资产质量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发达省份和欠发达省份问题资产占比差异较大,资产质量演变趋势也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沿江经济带,银行体系资产质量稳定且不断提升;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银行体系资产质量与当地经济发展形势、产业变化格局、金融生态环境高度相关,资产质量呈现一定的压力特征。

处置方法是“多花”

从目前的金融监管态度来看,继续加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已成定局。在部署2022年工作时,中国银保监会明确表示,要继续“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支持不良资产加速处置”。

数据显示,2019 -2021年银行业不良资产规模分别为2.30万亿元、3.02万亿元和3.13万亿元。业内人士预测,2022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规模仍将保持在“3万亿”规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认为,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要求下,监管将继续深化银行风险排查,进一步规范不良资产认定标准,加快推进银行不良风险提升。银行体系原有的“隐性不良”将进一步暴露。同时,目前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能力仍然不足,影响了不良资产处置进度。

在政策加码和银行迫切提高资产质量的背景下,银行核销不良贷款的主要方式有在众多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中,2021年初重开的个人贷款不良批量转让得到了多家银行的认可。2月8日,招商银行披露信用卡中心批量转让银登中心个人信用卡坏账的投资公告,债务金额625.1万元。此外,1月4日和1月14日,平安银行拟分别出售两笔个人不良资产包。

政策支持有望增加。

中国银保监会指出,下一步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进一步督促银行提高资产质量,严格执行金融资产风险审慎分类制度。妥善处置重点机构、行业、领域金融风险,引导银行综合运用现金归集、核销、批量划转等方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有效应对不良资产反弹。

“对于中国银保监会近期要求有效应对不良资产反弹,主要是出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审慎考虑。”据王亦丰分析,下一阶段,政策将统筹重点行业、重点机构和大价值风险问题。在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下,采取归集、核销、转移等方式,多措并举化解风险,有效阻断风险传导。此外,对于银行计提拨备和坏账核销,可以适度调整税收安排,督促金融机构“核查核实”。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约研究员任涛认为,后续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支持力度,支持不良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流通,探索设立SPV(特殊目的实体),提高以过桥资金、分级资金等形式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进一步扩大不良资产投资机构范围,支持中小金融机构通过并购化解风险。

监管部门在更加重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违规处置不良资产风险的处罚力度。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统计,2022年以来,多家银行因违规处理不良资产收到罚款,包括不良资产虚假披露、利用担保表外业务变化拖延风险暴露、掩盖资产质量真实性、违规转让不良资产、通过续贷掩盖贷款风险状况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