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月7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及长期护理保险。据了解,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五年来,商业保险虽齐头并进,但并未取得理想化的进展。当前,面对筹资渠道过于单一、护理服务供需不对称等问题,NPC代表委员频频“建言”,包括进一步发挥商业保险作用、加快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等。
经常提到长期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是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患病或老年死亡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护理保险有两种:社保护理保险制度和商业护理保险。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社保“六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感也对保险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建议,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养老产业发展,逐步提高商业保险服务养老问题的能力,满足老龄化现象带来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过程中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教授张林也建议,完善覆盖全民的独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税优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建立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长期保险频繁出现在代表、委员的议案和提案中,可见社会各界对长期保险的关注。首先,国家高度重视长期保险的发展,近期出台了多份文件支持长期保险的发展;其次,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的增加,护理需求日益突出。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有利于减轻家庭负担,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最后,关于国内外长保的发展,我国长保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相关规范仍不完善。"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艳说。
供需两端的痛点很多。
老龄化进程加快,独生子女抚养负担加重。而年轻人忙于事业,减少了照顾老人的时间,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迫切性逐渐显现。但目前的情况是,老年人护理服务总体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商业保险的角度来看,眼前是万亿级的蓝海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但有数据显示,目前商业保险占长期护理总支出不到2%,而商业保险占长期护理总支出的比重相对较小。
目前长期保险市场发展面临诸多痛点。“从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来看,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保险公司为商业长期保险提供的产品不多,销量也不大。”高级精算师许对说。
总的来说,保险机构面临的挑战是
对比一下,每个险种都有对应的发病率,寿险有生命表,重疾险有重疾发病率,意外险也有意外发病率。“由于缺乏指导保险公司对长期险定价的经验和数据,显然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有一定影响。”许陈余分析道。
商业保险可以解决养老之忧。
2016年起,我国开始试点“五险”之外的长期护理保险。目前,我国已有49个城市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项目大多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但王艳表示,对于基本保障之外的一些或更高层次的护理需求,最终还是需要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长期保险产品。
那么,商业保险如何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王艳表示,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应首先借助成熟的保险产品开发长期保险,使护理保险与其他保障产品相结合,包括年金、寿险或重疾责任等。以免突出储蓄和理财的功能,从而一方面降低相关风险,另一方面使产品更具功能性,满足客户更多需求。其次,在定价方面,整体定价利率不能太高,避免产品过于激进。此外,王岩还表示,保险公司要积极共享相关经验数据,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积极参与长期保险的试点建设。
根据此前数据,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29万亿元。王艳认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护理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后,对商业护理保险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