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高管是保险公司突围的灵丹妙药吗?

2022-06-24 10:58: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铁打的公司,流动的资本,流动的高管,是目前保险行业的真实写照。

近期,国内部分保险公司人事变动密集,其中不乏“灵魂人物”。原因如下:有退休时的新老交替,有股权变动后的联合调整,有业绩损失。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员的快速调整反映出行业发展面临诸多压力。但是,新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上任,困扰保险公司的问题就能解决了吗?恐怕不行。保险公司要想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其他行业相比,保险业近年来稳步发展。从宏观环境来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和中产阶级的增加,商业保险的普及率必然会逐渐提高。

然而,真正的问题就在眼前。消费者的保险需求是真实的。但在保险公司层面,由于长期以来业务模式的粗放式发展,代理人的销售能力和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思路仍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保障需求,从而陷入“供需不匹配”的矛盾。

如果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就很难扭转保费收入下滑的局面。不管换多少高管,都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模式。比如是“小而精”的路线还是“广而杂”的路线?这不是几个新高管能决定的。

一般来说,转型遇到换帅,考验的不仅仅是企业制度,还有公司和股东的智慧。是否将权力充分下放给高管,对高管的考核是否合理,是否提供合理的资源匹配……这些都直接决定了高管的能力能否得到充分释放。

当然,公司和股东也要擦亮眼睛,不能为了换帅而换帅。近年来,一些中小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变动频繁,一年换一次并不少见。这些高管来去匆匆,不仅没有给企业注入新的动能,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而且对企业价值观建设和公司治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监管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公司治理监管的创新方式和手段。2021年以来,很多保险公司的高管职位申请都是报满一年才获批。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发现与这些机构投诉指标高、投资风险隐患大有一定关系。

可以看出,在“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的理念下,虽然监管层对保险高管任职资格流程一再“简政放权”,但考量和评价的维度更加多元和全面,机构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引导保险公司提升用人标准和公司治理水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