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0% ETF上半年实现正收益 公共机构对下半年投资持乐观态度

2022-07-04 14:36: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6月30日,a股市场年中休市。虽然主要股指站上半年线,但内部分化依然明显。从全市场ETF半年行情来看,仅有71只ETF取得正收益,光伏、能源、建材等主题ETF表现较为强势,而TMT行业则连续两个季度“哑火”。统计显示,今年一、二季度,全市场股票ETF(不含QDII)中,金融科技、动漫游戏、传媒ETF跌幅居前。

受业绩影响,全市场ETF产品数量有所增加,但规模一直较弱。Wind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ETF总数为693只,较年初增加58只,但总规模仅微增0.01万亿元至1.44万亿元。

003010记者发现,从4月以来资金净流入前十的ETF来看,除了科技50和地产,基建、医药、半导体、白酒、牧业等行业均吸金超过10亿元。不仅如此,虽然部分行业ETF出现了较重的区间下跌,但基金仍处于“跌了买”的趋势中。抄底资金不缺,医药、半导体有明显加仓迹象。一般来说,公共机构看好下半年投资,希望在业绩改善的背景下寻找潜力股。

年内ETF表现继续分化。

二季度以来,a股迎来久违的反弹走势,但仍在热门轨道附近徘徊,冷门行业估值难以逆转。尤其是对权益市场敏感的ETF,在年中盘点时业绩反差进一步拉大。

截至6月30日,Wind统计数据显示,市场上共有693只ETF。自4月以来,市场价格波动超过60个百分点。其中,华安中证光伏行业ETF涨幅最大,为44.11%;纳斯达克100ETF最低,为-20.35%。仅从股票型基金来看,很多金融科技ETF跌幅超过10%,排名垫底。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仅有71只ETF实现正收益,光伏、煤炭、建材等行业相关ETF一、二季度领涨,TMT行业则连续两个季度“哑火”。统计显示,今年一、二季度,全市场股票ETF(不含QDII)中,金融科技、动漫游戏、传媒ETF跌幅居前。

如果观察上半年,跌幅超过20%的ETF绝大多数涉及VR、游戏、云计算、消费电子、传媒等TMT行业。并且大部分ETF上半年净流入在1亿元以内,部分呈现净流出,如新华中证云计算50ETF、华夏证据联网主题ETF等。

受业绩影响,相关产品规模有所下降。此外,整个市场的ETF产品数量有所增加,但规模较弱。Wind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ETF总数为693只,较年初增加58只,但总规模仅微增0.01万亿元至1.44万亿元。

一些行业ETF越买越多。

不过,弱市中的资金仍在抄底。据统计,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二季度净流入近52.8亿元,居所有股票ETF(不含QDII)之首,其次是43.7亿元的南方中证全指数地产ETF和21.29亿元的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

此外,根据4月份以来资金净流入前十的ETF来看,除了科技50和地产,基建、医药、半导体、白酒、畜牧等行业均吸引了超过10亿元的资金。不仅如此,虽然部分行业ETF出现了较重的区间下跌,但基金仍处于“跌了买”的趋势中。

如科技50、半导体甚至医药行业,市场在第二次反复波动。

从资金进退相关ETF的态度不难看出,外界看好稳增长政策下地产、基建、科技的带动效率。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行业ETF基金经理徐萌在去年年报中表示,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盈利能力有望企稳回升;稳健基调下,对互联网企业的严格监管政策出现边际改善迹象。

CICC的策略团队公开表示,结合海外流动性收紧和美债利率上升的影响,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发力。目前低估值的稳增长领域仍具有阶段性相对配置价值。未来随着海外供给风险的逐步缓解、流动性的收紧以及国内增长预期的逐步稳定,高景气的增长风格可能会逐渐迎来拐点。

主要指数都站上了半年线。

4月底以来,a股迎来了久违的反弹。由于市场在年中关闭,主要指数都站在半年线上。截至6月30日,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沪深300目前的持仓量均在120日均线以上,尤其是三大股指在6月份呈现上升趋势。

103010记者从下半年多只公募基金的市场研判中发现,大部分都呈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势,尤其是对于受疫情影响的行业。预计下半年会有业绩提升的机会,包括消费、新能源、环保甚至地产板块等。许多机构表示,它们的潜力仍然存在。

长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向维达公开表示,目前为止a股的反弹是健康的,其性质主要是前期小概率事件冲击共振导致的短期连续大幅下跌后市场的自我修正,是超跌反弹和估值修复。

他还表示,前期反弹滞后的板块,包括家电、建材装饰、白酒、基建产业链等,都可能有补涨的机会。同样,机场、航空、交通等旅游相关板块也有反弹机会,可逢低关注。“军工产业链近期反弹滞后,但行业长期景气的逻辑没有改变。下半年面临新一轮估值切换,可重点关注。”

此外,首批8只SEEE碳中性指数ETF也备受市场关注,易方达指数研究部经理庞亚平认为,碳中和实现路径下对应两大投资主线:一是从增量角度看,深度低碳领域的投资机会未来空间较大,包括清洁能源及储能、新能源车、减碳及固碳技术等;二是从存量角度看,传统高碳转型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向绿色发展转型的投资机会,如能源供给侧的绿色电力、上游周期制造板块减碳转型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