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银行半年报密集披露之前,中小银行的业绩报告率先出炉。7月以来,江浙地区已有8家上市银行率先披露半年度业绩报告,业绩增速均超过20%。在业绩高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也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
亮眼的表现吸引了机构的密集研究。业绩优良的区域性中小银行成为机构调研的“宠儿”。
三家银行增速超过30%
上半年,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扰动下,中国银行业依然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在已披露上半年业绩快报的8家银行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30%的银行有3家,分别为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和无锡银行,同比增速分别为31.52%、31.20%和30.27%。此外,张家港银行、苏州银行、江阴银行、苏农银行、南京银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20%。
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也在稳定和改善。业绩报告显示,8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资产质量不断提升,抵消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江阴银行、苏州银行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截至2022年6月末,江阴银行和苏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8%和0.90%,分别比年初大幅下降0.34和0.2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也分别提高了165.46和82.02个百分点。
区域性中小银行的绩效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披露上述业绩报告的8家区域性银行均位于江浙地区,分布在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银行业绩的高增长也充分显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韧性。
招商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认为,江浙地区银行率先披露业绩报告,业绩高增长背后的核心逻辑主要是贷款增速高和信贷成本下行。江浙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融资需求旺盛,银行信贷供给增加。已披露业绩报告的银行贷款同比增速明显高于10%,大多达到15%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信贷成本下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带动银行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
调研频率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截至7月19日,今年7月份机构对银行股的研究有250次,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超过100家机构调研常熟银行,远超其他银行。业绩较高的中小区域性银行,如张家港银行、苏州银行等也成为频繁关注的对象。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银行股迎来机构集中调研。一方面,区域性中小银行披露的业绩报告表现不俗,部分银行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停贷事件”被市场广泛关注,机构对银行股的研究也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其背后的影响。
今年以来,机构对银行股保持了较高的研究热情。数据显示,年初以来,银行股被调研超过2400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常熟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张家港银行、江阴银行、苏农银行被200多家机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