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刘建平出任中欧基金总经理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还比较小。在刘建平的记忆中,“那是最困难的时候,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大家都说小公司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但差异化是摸索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刘建平说,“很多事情不能太理想化。一定是在残酷的竞争市场环境下,只有不断寻找机会、试错、碰撞,才能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
经过16年的发展,中欧基金已经发展成为行业内的大型公司。16年来,中欧基金做对了什么?
清晰的战略、强大的组织和良好的文化构成了一个动态的闭环,推动着中欧基金向前发展。
中欧基金一直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致力于打造多策略精品,做好长期业绩。
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最重要的还是靠组织和文化。组织还包括组织形式的设计和改进,绩效激励等管理机制的完善,人才队伍的建设。
2013年6月实施的新《基金法》明确鼓励基金公司开展股权激励,实施专业化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2014年初,中欧基金成为业内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测试核心员工持股情况。经过一系列股权变更,2021年中欧基金员工持股比例已经超过50%。
中欧基金的突破案例是近年来基金行业公募人才激励机制创新的一个缩影。
“员工持股是一项重要的长期激励措施。员工持有公司股权,眼光会更长远。”刘建平说。
让专业的核心团队拥有更大的参与公司发展方向的权利,真正从长远角度思考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有利于体现资产管理行业的人力资本价值,最终能够实现员工利益与投资者和股东利益的深度绑定。
中欧基金投研系统在推进股权改革的同时,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这期间涌现了一批明星基金经理,一度帮助公司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研合力的形成。
2020年,中欧基金改革投资和研究体制,努力构建中央研究平台模式。投资团队主张去中心化,鼓励多种投资风格和策略共同发展,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
如今,中欧基金的人才梯队中既有经历过多次牛熊周期的投资老手,如周伟文、曹明昌、王坚、王佩。还有格伦、曲流等骨干力量;与此同时,中生代基金经理不断涌现,如、袁、陆、徐文兴、罗家明、蓝小康等。去年年底,他们吸引了像钱亚峰和戴云峰这样的知名行业人士加入。
刘建平认为,公募基金不能靠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而是要靠平台和团队的配合。
近年来,中欧基金也在培育新的“幼苗”。
"我们选人的标准有三个取向:真实、勤奋和追求."刘建平说:“研究团队今年将招募更多应届毕业生。我们希望找到好苗子,好好培养。”
“企业要想长久立足,就必须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刘建平看来,企业只有塑造独特的文化,才能拥有长久的竞争力。
2019年,中欧基金连续两天进行讨论,公司所有核心成员反复讨论,最终碰撞出中欧基金的使命:真诚让生活更美好。
中欧基金办公室没有标语。“文化不是挂在墙上,而是融入每个人的心里。”刘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