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头赚了行业90%的利润 财险公司陷入“越小越难”的泥潭

2022-08-01 10:41: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在马太效应明显的财险行业,大型财险公司具有规模优势,产品同质化下成本更低,承保利润呈现头部集中效应。2021年,82家财险机构共实现净利润527.79亿元,以PICC P & amp;中国平安保险公司。c保险和太保P & ampc保险共实现净利润460.69亿元,占行业利润近九成。

随着疫情的好转和新车销售的回暖,2022年上半年财产险保费将继续回升。“三巨头”共实现保费收入5152.89亿元,同比增长10.35%,继续领跑行业增速。业内预计,全年车险综合费用率将稳中有降,财险行业利润有望进一步向头部公司集中。

与景气确定性高的“三巨头”相比,一批中小财险公司更多感受到的是难以成长和盈利。“现在的财险行业,尤其是车险,差别还是不大。中小财险公司生存艰难,越小越难。”一家中型财险公司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自身公司主体为例,终端机构正在不断被撤销,不排除规模较小的市场主体退出车险市场的可能。

思维变化差。受到财险行业尤其是车险领域生存压力的挤压,一些中小财险机构开始转行。他们各显神通,或精简机构,降低承保成本,或依托股东资源,专注特定业务领域,或依靠科技手段降低理赔率,试图寻找新的出路。

盈利难:“三巨头”赚取了行业近90%的利润。

银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财产保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13676亿元,较去年增长0.68%。在疫情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下,财险行业实现保费小幅增长实属不易。

至于机构,财险机构的保险业务收入高度集中。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82家财险机构中,保费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机构仅有13家。

在13家100亿元以上的机构中,处于绝对头部的“第三家”溢价突破千亿大关。数据显示,2021年,PICC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c保险和CPIC P & amp;c险分别为4495.33亿元、2701.13亿元、1526.43亿元,领跑整个财险行业。

此外,保险业务收入不足10亿元的机构有26家,收入最低的只有1400万元。

在保险收入分化的同时,财产保险机构的利润差异很大。据相关统计,去年82家财险公司共实现净利润527.79亿元。其中,59家机构盈利,23家机构亏损。盈利机构中,“老三家”净利润合计460亿元,占行业利润总额的87.28%。这意味着,财险行业利润增长的背后,主要是由“第三家”的承保利润拉动的。

003010记者注意到,处于亏损状态的机构大多集中在中小公司,市场份额越小,越难摆脱亏损局面。有小型财险机构的业内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不禁感慨,中小型保险公司生存艰难,直呼“去年(业绩)太惨了。”

汽车保险是

“车险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保险公司集中,挤压了中小财险公司的业务空间。由于无法通过高额手续费获得业务,又没有存量业务送经销商和修理厂修理,中小财险公司的增量业务陷入了相当尴尬的境地,既不能放弃,也不能增加。”他说。

龚明魁提到,有数据显示,2021年,PICC财险市场份额为32.84%,比2020年增长0.62个百分点;平安财险市场份额为24.29%,上升0.5个百分点;CPIC保险的市场份额为11.81%,上升0.2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21年财险“三巨头”的保险市场份额达到68.95%,比2020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从各家公司的财报数据可以观察到,虽然车险业务一直是财险机构热衷的业务,但能实现承保盈利的却寥寥无几。

据记者统计,在已披露2021年年报的82家财险机构中,有61家保险公司的前五大类业务产品包含车险业务,多数保险公司的第一大业务类型为车险。而实现承保盈利的财险机构只有7家。除了PICC宝洁公司的“第三故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c保险和太保P & ampc保险,只有赵岩P & amp三井住友保险,三星P & ampc保险和中意保险公司。c保险实现承保利润。

龚明魁分析:“(中小财险公司)前期为了获得保费规模,由于业务筛选、自身定价、风险控制能力等问题,没有显著提高业务赔付水平,经营状况处于高风险状态。”

转型难点:分手后,探索差异化发展之路。

其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尤其是在车险领域分不到一杯羹。一些机构开始思考和探索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

对于部分外资保险公司来说,通过控制业务规模,聚焦优势险种,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103010记者统计21家外资财险公司年报数据发现,

去年前五大险种不包含车险业务的外资险企有11家。从业务结构来看,各家外资财险公司主力险种集中在企财险、责任险、货运险等。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中小财险公司借助股东优势、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正积极探索独特的业务模式。如“押注”企财险的久隆财险,打破了财险公司5-7年盈利周期的规律,在成立第三年即实现盈利。

“舍弃”车险业务的美亚保险,专注境外旅游和其他跨境业务的增长。2016年以来,美亚保险保险业务收入仅小幅增长,不过,盈利水平却不断提升。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美亚保险分别实现净利润(本公司口径)1.02亿元、1.33亿元、1.39亿元、2.32亿元、2.67亿元。2021年,美亚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7.55亿元,在外资财险公司中排在第六位;净利润2.44亿元,仍在外资财险公司中排名第一。

转身非车险,也并非唯一的选择。宫明魁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传统业务领域,中小公司很难和大中公司竞争。在创新业务方面,中小公司产品设计能力不足、管理水平较低,也很少有大的突破,不过,有些新兴或长尾市场是可以考虑的。

他提出两个方向,一是新能源车险强力捆绑新能源品牌,从新车定价开始以保险+服务方式和小体量车企合作,更容易切入,将车辆、充电桩、维修一并考虑成产品包的形式,与新能源车企共同拓展客户,将有可能获得增量业务突破。二是依托新能源车本身的智能网联能力,寻求外部科技公司一道设计诸如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险种,进行创新产品推进,有助于提升业务规模、获取更多客户,并能有效控制赔付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阿里和京东两大互联网巨头的国泰产险和京东安联财险,近年来不仅在电商互联网保险领域快速发展,在车险领域还聚集货车保险,通过差异化策略保持规模发展,借助科技手段探索这一细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