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基金占比10% 多管齐下转型

2022-08-09 10:46:0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一方面基金产品头部特征明显,另一方面迷你基金层出不穷。今年以来,已经清盘的基金数量达到113只,其中仅有10只在运作时间不足1元时宣布清盘。此外,只有1000维的基金在平仓线附近“挣扎”。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迷你基金的出现是行业成熟的必然结果。

迷你基金接近千只

目前公募基金的头部化越来越明显,资金集中在少数基金产品上。以股票型基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100元中规模超过1亿元的股票型基金仅有96只。其中,64元只是一只主动股票型基金,由63元的20位基金经理管理,总管理规模1.2万亿元。

另一端,相当一部分资金去向不明,有的甚至濒临清盘。Wind数据显示,截至31元、7元,基金规模(合并计算份额)低于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有973只,占10元基金总数的近%。1000维基金规模小于1万元的迷你基金有187只,其中只有15元的产品小于100元的产品。从武汉的基金管理日日夜夜来看,这973只迷你基金来自武汉的133个基金管理日日夜夜。

惠诚基金研究中心表示,迷你基金的出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业绩平庸导致被忽视。第二,基金经理可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投资框架,所以投资风格不稳定,市场认知度低。第三,近两年市场风格偏向于轨道投资。不参与相关投资,基金关注度就低。

对小型基金的监管正在收紧。据业内人士透露,近日,监管层要求基金公司在申报新基金时,提供迷你基金、解决方案、解决时间等信息。如果解决方案中提到持续营销,应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

此前,监管层在《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表示,对于符合“产品开发能力较弱、迷你基金清盘、基金募集失败、已获批未上市产品数量较多”条件的基金公司,将采取暂停快速注册机制、审慎评估、现场核查等审慎措施。

清盘还是保壳?

从目前迷你基金的处置来看,清算是主流方式。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与持续营销等期权相比,清盘更具操作性,是解决迷你基金的重要方式。”

根据Wind的数据,今年以来清盘的基金数量已经达到113只。其中,1元年前已宣布清盘的元基金只有10只,其中7只为股票型基金。从COVID-19年到2021年,每年清盘的基金数量分别为133只、173只和254只。

也有基金公司为了“保壳”,派出明星基金经理接手迷你基金。比如7元早期,蔡松松接手公司的诺安优化配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诺安优选配置基金规模为201.11万元,份额为143.82万份。到二季度末,该基金份额降至106.08万份,规模降至148.17万元。

蔡松松目前只管理4的基金,其中诺安优化配置是他和刘会英共同管理的基金,诺安创新驱动、诺安何新、诺安成长仍由蔡松松单独管理。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基金公司要想“拯救”迷你基金,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由公司某知名基金经理管理,二是“帮扶基金”介入。“前者需要公司里有人能管,愿意管,管得好。就后者而言,即使有资金介入,如果业绩失败,后续还会继续亏损,难逃最后清盘的命运。”

优秀基金经理稀缺

多位业内人士提到,迷你基金大量出现,本质上是优秀基金经理的稀缺。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主任刘益谦表示,迷你基金的出现是行业成熟的必然结果。基金行业只有不断出清,才能优胜劣汰,形成有序进退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迷你基金的大量出现也说明基金公司在发行过程中对产品规划不够审慎。这就需要基金公司克制短期的规模扩张冲动,避免追逐热点,从维护客户利益和企业形象的角度做好产品发行规划。

上述资深基金人士还提到:“发行新产品的基金经理需要在市场上有知名度,否则很难谈及与渠道的合作。公司内部销售资源也有限,大部分倾向于知名基金经理的初期资金。这意味着,除了少数在公司有很大话语权的基金经理,大部分公认的基金经理都将面临管理多只产品的局面。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少数基金经理的产品有竞争力,大部分基金经理的产品表现平平。一旦核心基金经理离职,势必会大大削弱公司实力。”

也有市场人士提到,基金短期规模受销售实力和市场情绪影响较大,长期规模则是投资者投票的结果。"本质上,基金公司应该加强投研建设和人才培养."

关于产品布局,惠诚基金研究中心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基金公司要明确新产品的定位,从产品线入手,避免与内部现有产品的定位重叠。第二,基金公司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好要发行的产品,而不是在市场行情来了之后才匆忙发行,盲目跟风,导致产品定位模糊。再次,在基金投资管理层面,基金公司要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支持基金产品获得稳定收益,为武汉日日夜夜的投资带来稳定回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