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提前终止理财产品。055-79000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多只银行理财产品公告提前终止运作。
明星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很多,比如业绩不理想、规模缩水严重、合规风险、产品线调整等就今年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还是以业绩因素为主。受今年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影响,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表现明显低于业绩比较基准。如果后续无望,为避免因产品大量赎回导致客户大量投诉、理财产品规模大幅缩减,银行可能会选择提前终止相关理财产品的运作。
业内人士认为,在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模式下,如何完善投研体系建设,减少市场波动对理财产品收益的负面影响,做好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理性对待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和回撤,是未来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很多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全面转化为净值。2022年以来,绝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都进行了整改,投资者明显感受到了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影响。尤其是今年3月,由于国内外权益市场短期大幅调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甚至跌破净值。
在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后,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开始提前终止运作。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后发现,近两个月来,多家银行或银行子公司,包括信贷银行、农业银行、盛京银行、日照银行、浦发银行、中原银行等。已经提前终止了部分理财产品。
7月18日,农银理财发布公告称,计划于8月24日终止“农银同心两年开”首批人民币理财产品(新客户、新基金专属)。调整前,本产品计划到期日为2030年8月26日。
8月5日,殷新理财发布关于提前终止定于一年期的15号理财产品的公告,即加强FOF集合殷新理财的理财智慧。公告称,经审慎评估,公司决定于2022年8月9日提前终止本理财产品,并于2022年8月9日结束申购赎回交易。在此之前,已有多只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在7月份提前终止,包括一年内开出11号理财产品、12号理财产品、9号理财产品的智慧映像固定收益增强型FOF,以及半年内开出1号理财产品的固收映像稳健固定收益型和1号理财产品。
此外,盛京银行旗下的“天一系列理财产品”也宣布提前终止近两个月的多款固定收益产品。浦发银行也有一款提前终止的“鑫收益系列546天纯债6号”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招行、杭州银行、浦发银行、重庆农商行、日照银行等的理财产品。也被提前终止了。
055-79000记者注意到,近期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多为固定收益类产品。从风险水平来看,R2和R3是主要的。多家银行在公告中都提到了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记者梳理相关公告后发现,
谈及各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纷纷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现象,北京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随着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的逐步推进,理财产品的净值随着市场行情波动,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这是正常现象。考虑客户需求、运营成本、投资收益等因素。银行通常会提前终止那些业绩差、净值波动大、管理资产小的理财产品。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表示,提前终止理财产品运作,可以及时调整银行的理财业务,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更有价值的工作上。但银行也要做好对投资者的解释工作,通过相关渠道及时披露产品的运作情况,并及时与客户沟通。此外,银行也要总结产品运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如果其理财产品频繁提前终止,不仅可能影响投资者的体验,还可能对投资者的银行品牌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抢占理财市场需要内外兼修。
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进入全面净值管理的新阶段。面对新的金融环境,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如何做才能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薛洪言认为,首先,应该增强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这就要求银行理财产品要有足够高的收益。所以配置权益类资产是大势所趋。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研能力较弱是客观现实。因此,短期内银行理财子公司主要通过配置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的产品间接投资权益类资产;中长期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逐步夯实自身的投研体系,增强主动配置权益类资产的能力。其次,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购买银行理财的投资者一般风险偏好较低,对净值波动的承受能力较弱。后续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应该以降低净值波动、改善持有体验为重点。
“今年上半年,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影响了投资者的体验。这也对金融机构的产品设计、销售和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在理财产品净值化时代,理财机构有必要完善投研体系建设,在保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净值波动,满足“厌恶风险”的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同时,要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和投资者教育工作,将净值理念植入人心,引导投资者客观看待,逐步适应理财产品净值波动。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很大程度上与投资者的理财观念没有改变有关。显然,除了做好投资者教育,合理引导投资者预期,金融机构要留住投资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投研体系,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减少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另一方面,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他们千万不要贪图高收益,选择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其次,要抛弃以往单纯交换的思维,接受净值波动的事实,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