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下调。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国有银行从今天(9月15日)起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在内的各品种利率均有不同幅度的微调。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存单利率下调15个基点,一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存款利率下调0.5个基点。
目前六大国有银行挂牌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0.2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65%;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6%;五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也是2.65%。
此前,8月22日公布的报价贷款市场利率(LPR)显示,一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五年期及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许多分析师认为,随着LPR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也可能下调。
存款利率降低,银行吸储成本降低。今日大盘下跌,银行板块逆势上涨1.08%,主力资金净流入11.2亿,资金净流入最大的板块。
利率改革的效果正在显现。
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下调并不是银行第一次下调利率。根据央行今年5月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于今年4月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由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1年期LPR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4月下旬,工农中建交、邮政储蓄所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已下调定期存款和一年期以上存单利率。因此,国有银行今年第二次下调存款利率。此次下调存款利率主要是因为8月22日一年期LPR已经下降了5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根据前述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银行存款利率有下调的必要和必要。
汤敏认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广谱利率整体趋势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逐步提高,存款利率也是如此。在当前广谱利率普遍呈现下行趋势的背景下,存款利率也应呈现类似特征。存款利率下调不仅有利于缓解息差收窄的压力,稳定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有利于理顺降息效应的传导机制,有利于降低个人和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未来还可能进一步降低LPR。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文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调,说明存款利率改革的效果正在显现。今年4月以来,央行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1年期LPR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对存款利率进行合理调整。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存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双轨一轨”,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存款利率和LPR的相互牵引和联动,使政策利率向存款利率传导更加顺畅。在8月份意外降息10个基点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迅速下降,1年期和5年期国债LPR分别下降5个基点和15个基点,存款利率下降10个基点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不断收窄,控制银行负债成本势在必行。银监会数据显示,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4%,较一季度继续收窄3bp。这主要是因为,在盈利主体和信贷供求失衡的情况下,银行资产收益率一直在下降。二季度以来,由于存款正规化严重,存款成本明显低于贷款。流动性环境相对宽松,资金利率超低运行,银行可以继续享受低成本的市场债务红利;否则,净息差收窄压力将进一步凸显。目前信贷供需矛盾依然较大,今年5年期LPR累计下行达到35bp。明年一季度重新定价后,银行的营收将受到极大挤压,进一步控制银行负债成本势在必行。
半年报数据显示,四大行利差也在收窄,最高的建行为2.09%,中行为1.76%。
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芒表示,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下半年商业银行利差仍有压力。从资产端来看,前期LPR下调,二季度新增贷款利率快速下降,将继续体现对利差的影响,给后续生息资产收益率带来下行压力。
文彬认为,目前市场主体储蓄意愿强烈,降低存款成本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自我融资需求。今年以来,微观主体储蓄意愿强烈,风险偏好较弱,存款正规化加剧。8月份,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分别增加0.83万亿元和0.06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增加1.17万亿元和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49万亿元和0.39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新增规模继续创同期历史新高,企业存款新增规模仅低于2016年同期水平。这意味着,居民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资产负债表仍在收缩,他们主动生产或投资的意愿并不强烈。因此,降低存款利率等方式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自我融资需求,有利于资金向实体部门转化,促进宽信用的形成,带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随着存款利息的降低,银行的吸储成本也随之降低。在今日市场调整的背景下,银行股整体上涨,板块上涨1.08%,位居涨幅榜第二。其中,招商银行涨幅最大,上涨3.3%,厦门银行和平安银行涨幅均超过2%。银行板块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1.2亿元,是今日资金净流入最大的板块。其中招商银行的资金流入规模更大,达到7.58亿元,其次是平安银行,为1.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