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持续落地。近段时间,多次重磅会议就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做出重要部署。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政策性银行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设立及投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积极加大配套融资支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助力投资稳定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项目资本金持续落地,带动银行配套融资,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为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开工、形成实物工作量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份社融、信贷同比大幅多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拉动经济增长、以工代赈稳定就业的效果也将在未来公布的经济数据中显现。四季度基建投资将更多依靠政策性银行发力。
金融活水加速流入基建领域
在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后,7月下旬,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成立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并完成首批资本金投放。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
为有效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部署,政策性银行积极行动,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投资拉动作用。据国家开发银行日前消息,截至三季度末,国家开发银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已投放资本金3600亿元,支持项目超800个。此外,农业发展银行高质高效推进农发基础设施基金设立、两次增资、三批次集中投放等工作,于10月12日全面完成2459亿元的投放,支持基础设施领域项目1677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近3万亿元,为稳经济大盘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基础设施基金项目配套融资业务也相继落地。建设银行建立总分支多层营销对接机制,以基础设施基金白名单机制为抓手,加强内转价格优惠、审批绿色通道等资源保障,聚焦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重点领域,两批基础设施基金授信总额达2816亿元,确保基金项目配套融资有效推进。截至9月中旬,中国银行已完成基础设施基金投资项目配套融资审批逾2500亿元,实现配套融资投放近75亿元,涉及17个省市,涵盖公路、铁路、机场、水利、产业园区、风电光伏等领域。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较快落地,会有效解决重大基建项目资本金到位难问题,撬动商业银行配套贷款,发挥基建投资在关键时间节点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四季度基建资金来源有保障
9月23日召开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三季度例会较第二季度例会在表述中增加了“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9月28日召开的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明确提出,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根据地方项目需求合理确定额度投放,加快资金使用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这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宏观政策兼顾稳增长与控风险的信号,同时显示当前支持基建投资的政策工具箱正在进一步丰富。”王青表示,现阶段启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助于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反弹,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同时,也能在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之外,为下半年基建投资提供新的资金来源,确保逆周期调节力度充分,及时到位。
某政策性银行地方分行负责项目评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银行主要是服务国家战略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支持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拉动作用。例如,我们在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时,可能会要求其对周边的农民等形成雇佣关系,起到间接扶贫作用。同时,还会涉及招商引资,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从而增加收入。”
王青表示,根据进度安排,“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将在10月份开闸,并于当月发行完毕。另外,前期监管层通过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等形式,指导商业银行加大配套信贷投放。由此,四季度基建资金来源会有充分保障,加之这段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明显加快了项目审批节奏,各地在项目用地、用能等配套措施方面也在及时跟进,四季度在前期资金投放力度较大的基础上,将有更多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
上述情况意味着,接下来将会有一批新的基建项目进入启动阶段。明明认为,商业银行可主动进行项目对接,及时提供配套融资,出台差别化的专项信贷政策,加快信贷投放。此外,应该加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与政府和平台企业的配合,破解项目和业务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加快资金的落位和使用。
“基建项目资金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长。商业银行在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的同时,也要优化风控模式,确保基建项目贷款的商业可持续性。”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认为,除了拓宽还款来源和抵押担保方式外(如可考虑将项目收益权、生态价值权益等作为还款来源和抵押担保方式),银行还可以主动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接,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探索切实可行的基建融资担保模式,合理分摊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