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产品业绩突然“隐身” 私募净值展示岂能随心所欲

2022-11-28 15:02:0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私募管理人在第三方平台选择性披露净值,可能误导投资人。管理人应提高合规意识,以投资人利益为先,客观真实地进行业绩披露和展示,帮助投资人选择与其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产品

今年以来,多家私募面临业绩压力,因此一些机构在净值展示上耍起了花招。

近日,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多家百亿级私募停止了对旗下大幅回撤产品净值数据的更新,而且过往净值表现也一并无法查阅。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私募管理人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在第三方平台披露净值,因此当产品回撤较大时,一些私募机构会直接停止更新净值数据,防止投资人因恐慌而赎回产品,也避免因该产品而拖累公司整体业绩排名。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私募管理人在第三方平台选择性披露净值,可能误导投资人。管理人应提高合规意识,以投资人利益为先,客观真实地进行业绩披露和展示,帮助投资人选择与其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产品。

普遍现象:净值展示随心所欲

今年8月,深圳某百亿级私募的基金经理因净值回撤较大,向投资人道歉,引发市场关注。不过,查询第三方平台数据发现,此事发酵后,该基金经理所管理产品的业绩数据消失不见了。

8月中下旬以前,该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一直在一些第三方平台定期披露净值,合格投资者能查询到相关数据。但是,从11月21日起,该产品净值数据已无法在第三方平台上查看。第三方平台透露,应私募管理人要求,产品净值数据仅向直接投资人展示。

事实上,将巨亏产品直接“隐身”不单是上述私募机构。某百亿级私募旗下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今年以来出现巨幅回撤,最大回撤超过60%。据悉,该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8月5日前定期在第三方平台披露净值,如今该产品净值仅展示给直接投资人。

“选择性展示业绩的行为在行业里很常见。”沪上某私募创始人表示,从合规层面看,私募在第三方平台是否展示净值、展示旗下哪些产品的净值是其自由。因此,很多私募会在净值出现大幅回撤时暂停更新净值,这一方面防止投资人因恐慌而赎回产品,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亏损产品对公司整体业绩排名的影响。另外,一些中小私募还会利用这一自由展示权,在第三方平台披露旗下表现最好的产品业绩,博取投资人关注。

暗藏风险:选择性披露容易造成误导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合规下的业绩选择性展示暗藏风险。

据悉,投资人在持有私募产品过程中,只能查询到自己所购产品的净值表现,同一管理人旗下的其他产品业绩情况则主要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路演资料来了解。因此,私募机构对业绩选择性展示,极可能让投资人对机构的判断产生偏差。

“很多私募机构在产品业绩飙升时积极更新净值数据,业绩大幅回撤后却‘停更’,俨然将净值披露当作一种营销手段。在这种营销方式下,投资人往往因超高收益慕名而来,忽视了产品潜在风险,从而购买与自身风险偏好不匹配的产品。而且,有些私募机构还会专门披露公司旗下表现最优但容量极小的产品业绩,对投资人作出理性判断形成干扰。”某私募运营人士透露。

格上富信产品总监崔波表示,选择性披露净值还可能造成投资人误解。“海外成熟市场的私募,旗下往往只有一只产品,因此投资人完全能够凭借产品过往业绩作出理性判断,也相信私募对待所有投资人均是公平、客观的。但是,国内私募旗下产品丰富,如果对业绩采取选择性披露,投资人会对私募的业绩一致性产生怀疑。一些投资人如果看到展示的产品业绩与自身持有产品业绩相差过大,会产生不满或误解。”

回归本源:私募应以投资人利益为先

除了选择性展示业绩,一些私募机构还越过合规底线,进行净值造假。

比如,今年8月深圳证监局发布公告称,深圳前海大概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存在未如实向投资者披露个别私募基金净值信息的情形。去年6月江苏证监局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亿鑫投资在产品资产组合内的“谷雨远见1号基金”净值跌至0.005元时(亏损率达99.5%),暂不更新净值,以虚假且高估的基金净值提取业绩报酬。

“不管是面向直接投资人的净值披露,还是在第三方平台上的净值展示,其核心价值在于完整全面地展示一家私募的投资风格及投研实力,从而帮助投资人在充分知晓基金风险收益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产品选择。因此,私募管理人在净值披露和展示上应该真诚一些,以投资人利益为先,让净值展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某百亿级私募创始人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