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个月(11月6日至12月6日),外资(北向资金)加速抄底银行股与保险股。据Choice数据梳理,近1个月,A股42只银行股中,外资对31只的区间持股量出现上升,对齐鲁银行的区间持股量大幅增长552%,对沪农商行的区间持股量增长240%。此外,A股五大保险股中,外资对3只个股的区间持股量出现增长。
受访专家认为,外资加仓银行板块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地产业利好政策陆续落地;二是银行板块估值较低;三是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外资布局保险板块亦有三大原因:一是板块业绩预期好转;二是当前行业估值亦较低;三是险资地产投资风险降低。整体看,无论是银行股还是保险股,未来都将迎来估值修复期。部分券商机构更是认为,优质银行潜在上涨空间有望超过50%。
外资大幅加仓城商行
近期,随着诸多利好政策落地,银行板块估值迎来持续修复。
Choice数据显示,近1个月,上市城商行(申万二级行业分类,下同)上涨11.5%,上市农商行涨6.8%、上市国有大行涨5.8%。整体而言,上市城商行涨幅最大。
银行板块的反弹离不开内资和外资的持续加仓,其中,外资对银行板块的加仓较为明显。据记者统计,近1个月,外资对齐鲁银行和沪农商行的区间持股量分别增长552%、240%,对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17只银行的区间股持股量增幅超过10%。
对此,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体来看,近期银行股迎来三重利好,推动外资加仓银行股:一是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地产业风险预计出现边际改善,其对银行体系的风险传递已逐步可控;二是银行板块当前估值较低,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三是央行降准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成本价格下降,宽信用预期增强,提振银行板块。
近期多家券商亦称,看好银行板块走势。其中,浙商证券表示,本轮银行行情,部分优质银行潜在上涨空间有望超50%。此外,12月6日,平安证券分析师袁喆奇表示,目前该板块估值安全边际较高,同时机构与北上资金持仓均处于历史低位,悲观预期充分,积极看好政策转向背景下银行板块估值修复机会。
从外资加仓数据来看,外资对城商行的加仓力度较大,这与城商行的涨幅相对应。如,除齐鲁银行之外,近1个月,外资还大幅加仓了厦门银行、重庆银行、南京银行、江阴银行和郑州银行。
就近期外资持续加仓部分城商行,陈雳提到了两方面原因:一是城商行前期跌幅较大,估值修复空间较大型国有银行更大;二是城商行普遍体量更小,抗风险能力弱,地产业风险对城商行影响更大,随着地产业出现边际改善,预期好转助力城商行估值实现较快修复。整体来看,虽然规模较小,但城商行总体成长性更好,在内部革新、业务创新上更具灵活性,走在行业前列,未来在细分赛道上发展前景良好,头部城商行投资价值较高。
此外,多家券商也建议重点关注优质城商行或区域性银行。如天风证券分析师郭其伟表示,目前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政策利好是银行股超额收益行情启动的主要时间点,建议重点关注前期估值受制于地产风险的银行和经济发达区域优质中小行。
“从历史经验来看,四季度银行股往往表现较好,同时随着地产政策的改善,地产对银行体系的风险传递已逐步可控,在当前低估值情况下,我们预计业绩表现与预期好转将继续促进未来行业估值修复。”陈雳进一步表示。
外资开始加仓寿险比重高的险企
从保险板块来看,与前三季度不同的是,近1个月,外资开始加仓业务侧重寿险的上市险企,并减仓业务偏重财险的上市险企。
Choice数据显示,近1个月,外资对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的区间持股量增长14%、15%、10%。不过,对财险业务占比较高的中国人保的区间持股量小幅减少2.5%,而前三季度,外资对中国人保的持股量大幅增加311%。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疫情对寿险业的冲击远大于财险业,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及利好政策出台,寿险业将迎来复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经济进一步恢复的确定性非常高。经济发展与民众收入增长是保险业发展的源动力,因此保险业触底反弹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当初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险种和业务将会率先反弹,如意外险和寿险中的个险业务,还有受资本市场影响较大的投资理财型保险;财险已率先反弹,经济的恢复将会带动货运险、车险、责任险等业务进一步发展。
陈雳则补充道,首先,近期各大寿险公司积极布局2023年开门红,随着相关产品陆续落地,行业基本面有望修复;其次,当前保险业整体估值偏低,多家上市险企动态市盈率在10倍以下,具备较高配置价值;再者,地产业风险已逐步可控,债券作为险资配置的第一大资产,地产预期好转下保险板块业绩确定性增强。
李文中进一步表示,首先,险资面临的最大利好就是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会给股市注入活力;其次,降准和稳定房市政策均利好险资投资。当然,经济和股市也面临着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也会影响险资运作。对险企而言,要抓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机遇,加快意外险、货运险和责任险等业务的发展。同时,寿险公司需要借机加快渠道与业务转型的步伐,回归保障并提升个险业务质量,财险公司要加快非车险业务的发展。
陈雳认为,中长期看,保险业仍具有较大市场发展空间,板块长期投资价值较高。当前,国内保险业渗透率相对偏低,具备潜在增长空间。同时,在国内人口结构转型压力下,保险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