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国内首家公募基金公司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以来,至今加入这一组织的中国公募基金公司已超过20家。基金公司在ESG投资的舞台上,正以专业投资者的形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ESG投资,这种基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而形成的投资理念,在监管部门、投资机构、企业的合力下,正以极快的发展态势风靡金融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的中国机构较去年末增加了40家,创单年增量新高。
快速发展之下,信息披露亟待标准化、评价体系不够权威、产品创新不足、绿色投研理念有待提高等成为行业痛点。如何让ESG投资行稳致远,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
ESG基金规模达2344亿元
2021年,ESG投资迎来发展黄金期,这一势头在今年得到了延续。截至12月12日,已有超120家中国机构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统计还显示,目前加入该组织的中国机构,约七成是资产管理者。
就ESG基金而言,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汇成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ESG基金产品数量达273只,资金管理规模达2344.08亿元。同时,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信托等相关投资快速发展。
基金业人士认为,多方合力助推ESG快速发展,包括监管机构的牵头与支持、ESG投资理念被逐渐接受,以及ESG投资标的增多。
ESG投资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机构在完善投研理念的同时,反哺企业可持续发展。汇丰晋信基金总经理李选进认为,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进行ESG投资,将对市场估值体系产生影响,估值上的激励作用又会推动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机构投资ESG公司,有望在严控回撤的情况下获得更好收益;另一方面,将使符合ESG标准的公司获得更高的认可度。这种正向循环最终会形成双赢,既促使更多的公司戴上ESG标签,又能令投资机构拥有更多的ESG投资标的。”李选进说。
成长的烦恼
在ESG投资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披露亟待标准化、评价体系不够权威、产品创新不足、绿色投研理念有待提高等行业痛点有待解决。
首先,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数据难以采集、缺乏标准评价体系等问题是现阶段ESG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成为限制ESG投资应用的重要因素。
国泰基金认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ESG相关法律法规有所欠缺,而信息披露制度的欠缺是导致国内企业ESG信息披露意愿较低、披露数据真实性及可信度不够的主要原因。
同时,李选进认为,我国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ESG评价体系,一些第三方机构的ESG评分在更新方面及时性不够,且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权威性也不足。“建立一个比较完善规范的评价体系,让投资有比较权威的参考标准很重要。若能从政府的角度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效果会更好。”
其次,ESG产品存在创新不足与“漂绿”问题。国泰基金表示,以公募基金为例,当前ESG主题基金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且ESG基金的主题多侧重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因素较少。基金还须将ESG理念充分融入投前、投中和投后管理全过程,在投资方式上进行创新。
兴证全球基金人士则表示,由于ESG投资产品在分类方法及标准界定方面存在一些空白,ESG信息披露规则也有待完善,因此存在打着ESG旗号的虚假产品等“漂绿”风险。这位人士建议,应逐步完善ESG信息披露规则,从自愿、半强制到强制三个步骤逐步推进ESG信息披露工作,最终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最后,ESG投资理念的树立不会一蹴而就。国泰基金认为,虽然近两年ESG投资快速发展,但目前多数投资机构对ESG投资理念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广大投资者对ESG理念的认同感与接受度不高,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也仍然不足。
基金积极拥抱ESG投资
自2017年国内首家公募基金公司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以来,至今加入这一组织的中国公募基金公司已超过20家。基金公司在ESG投资的舞台上,正以专业投资者的形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4月,证监会在《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对公募基金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践行责任投资理念、服务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目前来看,一些头部基金机构不仅在ESG投资难点上成功实现了突破,而且在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等方面积累了经验。
比如,为解决本土市场ESG数据标准化应用问题,南方基金搭建了ESG综合信息平台。该平台包含内外部ESG评级数据、丰富的底层数据、气候相关数据库、研报系统、争议项事件、投票跟踪等多维度的ESG资讯,并深度融入公司投研一体化平台,可为投资组合管理、风险防控、模型构建、尽责管理的整合应用提供工具和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