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全面落地元年:业务模式破旧立新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2022-12-30 10:06:00 来源:证券日报

2022年,银行、券商等机构顺应资管新规变革,逐步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资产管理本源,业务模式破旧立新,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主动管理能力及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从成效看,银行2022年三季度新发理财产品规模净值化率达99.87%,券商私募集合资管计划最新规模占比由2018年的14%提升至55%(截至2022年10月底),资管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理财功能显著增强。

展望未来,资管机构在为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同时,将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和完善综合全面的金融服务。中金公司预计,2030年中国资管行业规模有望达300万亿元。面对如此大的业务“蛋糕”,各资管机构也在打造业务优势壁垒,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创造出自身独特的价值。

银行理财三季度

新发产品净值化率99.87%

资管新规实施元年,开启了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市场呈现稳健发展态势,据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新发银行理财产品7103只,其中净值型产品6660只,数量净值化率达93.76%。三季度新发产品成立规模4493.63亿元,净值型产品规模达4487.676亿元,规模净值化率达99.87%。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对于推进银行理财业务良好转型,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从年内市场表现可以看出,银行机构整体转型情况平稳。”

当前,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均已达到较高水平。不过,净值回撤现象也需引起重视。1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净值回撤现象,有超过3000只产品破净,引起部分产品赎回压力。

在此背景下,银行和理财子公司通过致信等形式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安抚其情绪。比如多家银行均发布《致理财投资者的一封信》,解释理财产品净值剧烈波动的原因及预计回调趋势。此外,还有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出手自购产品稳定市场情绪。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后,对于管理人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股债波动幅度加大的背景下,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多次面临净值回撤以及投资者集中赎回的考验。但随着投资者愈发成熟,理财规模或将重回增长通道。”

为此,银行和投资者需要共同努力。一方面,银行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投资者需理性对待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进行产品差异化设计,特别是推出风险类别较高的产品时,要稳健而行。”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会根据市场变化、自身能力建设进度以及投资者投资习惯培养,在审慎把握节奏的基础上,适当加快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和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发售。

同时,在今年的转型过程中,银行理财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持续提升。银行理财子公司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投资者偏好考虑,持续推出创新型主题理财产品,涉及绿色金融、双碳、ESG、养老、乡村振兴、专精特新等领域。

江苏苏宁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是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主要抓手之一,是银行非常重要的资金募集通道,银行理财子公司要紧跟国家战略,引导资金投向国家鼓励的实体经济产业方向。”

一直以来,银行占据资管行业竞争中的主导优势。但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正在崛起。

公募、私募业务发展

齐头并进

今年以来,券商资管业务去通道化效果显著,私募业务规模逐步压降,并着力推动公募化业务转型,通过资管业务将客户委托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券商资管公募业务、私募业务齐头并进,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为7.46万亿元。同时,为了打破投资门槛限制,券商积极向公募基金业务持续渗透,券商公募基金(含大集合)规模已突破1.1万亿元。

资管新规下,券商资管发展优势显著,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券商资管业务首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服务好客户;其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投研优势,并将其与自身的服务能力相结合,优化资管服务质量和模式。”

从券商资管产品结构来看,当前仍以私募产品为主。随着通道业务逐步出清,私募规模持续压降,券商资管私募业务结构正在持续优化。截至2022年10月底,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私募集合资管计划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达4.09万亿元,占比由2018年的14%提升至55%,也是在今年首次超越了以通道业务为主的私募单一资管计划的规模。

同时,券商资管以大集合参公改造为抓手,布局公募赛道持续提速。根据Wind数据统计,年内共有51家券商及资管子公司合计管理公募产品551只,较2021年底的38家合计管理的395只产品增长明显,券商管理的公募产品合计资产净值不低于9959.02亿元,较2021年底增长25%。

按基金转型生效日算,目前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完成235只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其中今年改造83只。而需要注意的是,公募基金牌照或成大集合产品改造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依旧仅有14家,在参与公募化改造的50家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中,约有42家公司目前还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

不过,也因渠道能力有限,面对银行等强劲的机构对手,以及个人养老金的入市和投顾业务创新,券商资管也存在诸多挑战。陈雳表示,“券商资管要不断提升专业化程度,致力于高质量、有特色的资管产品研发。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券商资管也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审时度势,合理的借助国家政策力量支持发展。”

“在资管产品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行业龙头效应显著,部分券商资管等机构存在品牌认知度较低的劣势,在渠道开拓和客户多样化上面临阻碍。”明明补充道。

资管机构需

持续加强投研体系建设

中金公司预计,2030年中国资管行业规模有望达300万亿元。可以预见,中国资管行业发展空间广阔,资管新规引导银行、券商、保险、信托、公募等资管机构同台竞技,牌照价值及行业壁垒日益降低,资管机构更好地塑造核心竞争力尤为关键。

在明明看来,“首先,银行和券商等资管机构对产品定位要更加清晰,通过合理的条款设计和多元的风格策略来满足不同的投资诉求;其次,借助问卷调查以及交易行为等数据明确客户画像及风险偏好,并基于此推荐合适的产品;最后,加强投研团队的建设,尤其是理财子公司和券商资管历来欠缺的权益投资能力。”

陈雳认为,“投研力量依旧是券商资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因为只有投研能力不断加强,在公募化转型中,才能研发出更好的、有特色的产品,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市场形象。”

资管新规的实施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是行业的重塑,对于未来资管机构如何更好地发展,明明建议,“接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券商机构可以找到投研体系的差异化定位,例如理财子可以借助母行发现优质资产,券商资管也可以发挥传统的固收投资优势布局低波动产品线;其次可以优化考核方案以激励管理人,方向上追求更市场化、更业务导向、更尊重专业人才;还能与优秀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等合作,搭建投研生态圈,借助外力积极布局资本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