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的绝招:白天高飞,晚上低掠

2021-07-09 17:16:00 来源:《中国科学报》

别被大沙锥的矮胖“糊弄”了。这种矮壮的沼泽鸟,翼展虽然只有20英寸,却是快速飞行的“马拉松选手”——它们可以在短短3天内从瑞典迁徙到中非,甚至不需要停下来吃、喝或睡觉。现在,研究人员发现,大沙锥在迁徙时会在黎明时上升近2500米,然后在黄昏时下降。它们这样做也许是为了避免白天太阳辐射引起的体温过热,而飞到更高、更冷的天空。6月30日,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上。

这些鸟在高海拔空间停留的时间也比之前认为的要长得多:在迁徙过程中,一只鸟在近8700米(几乎和珠穆朗玛峰一样高)的高空连续飞行了5个小时,这可能是有记录以来迁徙鸟类飞行的最高海拔。

“任何动物行为研究者都会发现个体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但是这些鸟几乎在做同样的事情。”瑞典隆德大学生物多样性教授、该研究第一作者Ake Lindstrom说,“在大沙锥的迁徙模式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强的昼夜循环——白天高,晚上低。它们似乎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飞行模式。”

在这项研究中,Lindstrom团队在14只大沙锥的腿上安装了只占其总体重1%的微型数据记录器。记录器记录了它们飞行期间每小时的活动、气压和温度。

研究人员在所有3种季节性迁徙中都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模式。在中高海拔空间待了一晚后,这些鸟在拂晓时上升到非常高的高度,白天则停留在这些高度,然后在下午晚些时候或傍晚再次下降到与前一晚相似的高度。夜间,大沙锥通常在海拔1600~2100米飞行,白天飞行高度为3900~4500米。

科学家认为,这种每日海拔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太阳的温度。大沙锥在飞行时,每秒钟扇动翅膀7次,这会产生大量的体热。在气温较低的夜晚,这不是问题。但在白天,阳光很可能会使它们的体温升高许多。“当太阳升起时,还需要考虑太阳辐射。想象一下你坐在阴凉处和坐在太阳下的温度差异。”Lindstrom解释道。

因此,白天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天空飞行,那里的空气温度要低13摄氏度,可能有助于大沙锥防止体温过热。但它们的上升幅度也超出了研究人员的预期。大沙锥多次到达6000米以上的高度,其中一只鸟在近8700米的高度飞行——只比珠穆朗玛峰低150米左右。尽管8000米以上的环境对人类来说是残酷的,但大沙锥似乎已经适应了。(晋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