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外媒质疑: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否如其承诺的那样仅用短短30年就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
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勇气与坚定承诺背后,是中国的制度优越性。
了解中国政治体制的人都知道,一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确定重大事项、提出政策目标,都会列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变成可操作的行动计划,并得到各地方各部门的贯彻落实。中国的发展奇迹正是这样取得的。
强有力的领导、人民至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制度优势和先进理念,都将确保中国“绿色承诺”言必信,行必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深知,减碳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不可否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任务复杂而艰巨。要打赢这场硬仗,坚强的领导至关重要。
中国领导人亲自作出顶层设计,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如期实现减碳目标。
从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到不断清晰的减碳“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减碳目标提出一年多来,中国的全局性统筹布局体现在方方面面,自上而下的绿色发展共识不断强化。
中国还遵循绿色转型规律,纠正运动式“减碳”,坚决遏制“两高”,启动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动力所在。
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呵护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充分考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是建设美丽中国、追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中国顺应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回应人民对保护生态环境等重大社会问题关切的有力举措。
减碳为了人民,减碳也依靠人民。一场减碳的“人民战争”已经打响:积极推动垃圾分类、低碳出行、保护母亲河、践行简约适度生活、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环保低碳的理念正日益渗透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既是减碳行动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人民至上的先进理念为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战“疫”、战贫中,中国这一拥有14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就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无数干部义无反顾地前往贫困地区对口帮扶,一支支由各地白衣天使组成的队伍驰援武汉等地……形成“全国一盘棋”。
英国《卫报》报道称,中国正在认真对待气候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在应对气候问题上有着上下一致的行动力。
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共识、力量,激发创新力,不断创造绿色动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纳入2021年工作计划后,许多省份将碳达峰纳入地方发展规划中,北京、山西、山东等省市提出了明确的碳达峰目标。
实际上,中国已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减碳按下“快进键”。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
减碳,中国言必信,行必果。中国的制度优势将转化为减碳的实际效能,中国将实现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绿色转型,向世界交出新发展阶段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