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到,大家都在对老虎津津乐道,而最近,作为老虎美食之一的鹿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
鹿身上的鹿茸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完全再生的哺乳动物器官。无论是入药还是作为膳食进补,多年来人们一直希望从鹿茸中获得抗衰防病的能力,但却对其中的机制不甚明了。
2月1日,《细胞发现》上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研究,研究通过对包括鹿茸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进行代谢层面的分子图谱绘制,寻找究竟是什么样的生命活性物质让鹿茸有再生的能力。
“我们的分析既包括鹿茸干细胞,也包括‘再生之王’蝾螈断肢再生的芽基、还包括年轻的灵长类组织以及具有强再生能力的人类干细胞。”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曲静介绍,“把这些细胞进行高精度分析后,我们希望从中找到究竟是什么差异成分导致了它们再生能力的不同。”
干细胞“越老越没用”,还是“越进化越没用”
在鹿角的再生过程中,位于鹿角骨膜的鹿茸干细胞可以分化产生包含血管、软骨、骨、真皮和神经在内的完整鹿角器官。可见,干细胞是再生的“主角”。
“干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作用是跨物种的,人类的成体干细胞,也可以对多种组织和器官进行再生修复。”曲静说,但问题是,这种能力随着衰老过程不断减弱。
科学家们确定的一个线索是,进化和衰老都会让这种人人梦寐以求的再生能力降低。他们据此推测:有可能有同样的变化发生在了变老和进化中。
团队决定利用干细胞“越老越没用”的规律,与“越进化再生越难”做比对,向自然界存在的低等动物的再生过程学习、向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年轻干细胞学习,揭秘再生超能力。
促再生、抗衰老的关键活性物质浮出水面
“我们选择了代谢这个层面做分析。”曲静说,此前已经有基因层面、转录组层面的分析研究,虽然代谢层面更复杂、更繁琐,但对生命体的反映更直接,迷惑性的信息更少。更重要的是,进化保守的小分子代谢物没有物种间的免疫排斥反应。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捕捉代谢小分子的手段不断精进。三羧酸循环代谢、戊糖磷酸代谢、糖原合成代谢、多胺代谢、尿嘧啶代谢、脂肪酸代谢……代谢途径的路线图这些年来被不断“画圆”。
在已有的代谢通路的框架内,研究团队跨物种、跨年龄、跨组织地分析了大量的细胞,发现再生细胞对代谢途径有自己的“偏好”,富集多胺代谢、尿嘧啶代谢、脂肪酸代谢等更频繁地发生。
“我们认为,这些代谢通路是跨物种保守的、与再生密切相关,可能蕴含着再生的密码。”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张维绮说。
同时,研究团队结合已有的人类干细胞衰老研究平台,对潜在的促再生代谢物进行了细致的筛选,最终发现了一种“明星分子”——尿苷。
资料显示,尿苷此前作为一种药物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活性。
而在最新的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动物试验证明,用注射、涂抹、口服等方式给小鼠尿苷处理可以促进5种组织器官的损伤后修复。例如,肌肉损伤的小鼠增强了肢体抓力、毛发损伤的小鼠实现了毛发再生、心梗小鼠的心脏收缩力受到增强、小鼠的肝纤维化得以缓解……直接给老年小鼠喂食两个月的尿苷,小鼠的系统运动能力也会显著提升。这些研究证实了尿苷是一种能延缓人类干细胞衰老、促进哺乳动物多组织再生修复的关键代谢物。
“我们认为,单一代谢物尿苷能够促进哺乳动物多器官组织的再生修复过程。”张维绮解释,而且年轻人血液与老年人血液相比具有更高的尿苷含量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据介绍,该研究获得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及北京市等项目的资助。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曲静,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张维绮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张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