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农业的“芯片” 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2022-03-15 14:36:00 来源:经济日报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做出具体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目前,我国种业发展成效显著,水稻、小麦、大豆都是自主选育品种,水稻亩产较世界平均水平高70%,小麦亩产约为美、加、澳、俄等小麦出口国的1.7倍,主要粮食作物种子自给率较高、自主性较强,大田作物生产用种安全总体有保障。但我国玉米和大豆单产不到美国的60%,奶牛年均产奶量只有国外的70%,高附加值的蔬菜品种种子严重依赖进口。“国外种子按粒卖,国内种子按斤卖”,这种状况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不相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亟需从强化基础、培优企业、净化市场、前沿突破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种业振兴取得新成效。

种业振兴,要夯实种质资源这个育种的战略性基础。现今,我国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资源超过52万份,但完成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可用于育种创新的只有1万多份,大部分种质资源成了“睡美人”。普查显示,我国地方品种和主要作物野生近缘种丧失速度日趋加快,主要粮食作物地方品种数目丧失比例较高。要全面查清农作物、畜禽、水产和农业微生物等农业种质资源家底,加快收集地方特色和濒危品种,多渠道拓宽种质资源来源,建立公平共享的惠益机制,为新品种选育提供更多优异素材,切实把种质资源收集好、保存好、开发好、利用好。

种业振兴,要培育好种子企业这个发展的骨干力量。过去几年,以先正达、隆平高科等为代表的中国种子企业,在国际种业市场上崭露头角,影响力与日俱增。不过,整体上种子企业多而不优、多而不强,我国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分量的种子企业还不够。现今,我国有近6400家持证种子企业,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有384家,仅占6%,种子企业市场销售额在全球占比仅10%。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必须培育出更多有分量的种子企业。要推进种业龙头企业扶优行动,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聚焦重点品种、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培育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有市场竞争力的种子行业“领头雁”,稳住制育供种基本盘。

种业振兴,要抓好知识产权保护,激励育种创新。众所周知,育种是一项充满不确定性且耗费巨大的创新性行为,通常要引入排他性知识产权保护激励育种创新。我国以植物新品种权为代表的种业创新成绩斐然,登记和授权新品种数连续多年位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前列。然而,我国现有植物新品种总体质量不高,模仿型、修饰性育种大行其道,同质低水平竞争问题突出。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种业创新振兴不可能到位。要以实施新修订的种子法为重点,分作物分阶段稳步引进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行为,为种业振兴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种业振兴,要盯好育种前沿求突破这个关键。当前,国际育种已经进入到“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我国整体还处于“跟跑”阶段。“十三五”期间国家审定通过品种中常规育种占80%,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总体滞后。这使得生物育种创新研发更多停留在实验室科学研究探索层面,重要育种基因挖掘、重点品种储备等方面,与国际前沿差距不断拉大。种业要振兴,突破育种前沿技术是关键。要加强新一代自主可控的基因编辑工具研发应用,抓紧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通过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科研机制创新,做好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