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14日介绍,研究团队在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一年前首次回归野外种植的80株资源冷杉监测检查发现,本次种植试验的冷杉存活73株,且长势良好,存活率超过90%。
“这说明,在资源冷杉的保护中,只要遵循科学的保护策略,采用符合其生物学特性的抚育方法,以人工辅助来促进资源冷杉种群恢复是可行的。”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胡兴华博士说。
资源冷杉是我国南方孑遗濒危植物,1977年首先发现于资源县银竹老山并因此命名。
“由于资源冷杉远远超出了冷杉属植物分布的范围,在当时成为轰动植物学界的重大发现。”胡兴华向记者介绍说,除了银竹老山,科研人员还相继在资源县梅溪镇的铜座村、全州县大西江镇的炎井村,以及灌阳县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资源冷杉分布,但每个分布点仅有1—2个植株。
现存的资源冷杉不但居群数量少、植株少,而且以老、中年龄的植株居多,幼树和幼苗稀少,具有典型的衰退型种群特征。自1977年被发现以来,银竹老山的资源冷杉种群已严重退化,植株数量从1000多株急剧减少到仅剩86株。
图为工作人员为资源冷杉浇水。张雷 摄
2005年起,广西不断加强科研攻关,尝试对野生冷杉进行人工培育,以拯救、恢复野外种群。
2014年,广西植物研究所冷杉研究团队通过人工授粉育种,首次获得大量活性种子。经过多年不断摸索,2021年3月31日,科研人员将80株不同年龄段的幼苗带回它们的“祖籍”地——银竹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植,首批人工授粉培育的资源冷杉回归野外,标志着解决资源冷杉极度濒危风险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介绍,该回归基地占地面积1公顷,首批回归种植的资源冷杉中,包括60株6年生苗木,同时配置20株3年生种苗,进行不同年龄级苗木的回归试验。
广西林业局副局长黄政康介绍,该基地的建设,也为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与野外回归提供重要示范,对广西以及全国其他省(区)开展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当野外健康个体数量达到1万株以上,种群恢复到稳定增长状态,冷杉就有望脱离濒危险境。”广西林业局动植物处长张振球介绍,本次成功实现回归野外存活,为开展资源冷杉长期保护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广西将编制相关操作规程,使资源冷杉的保护与恢复实现科学化与标准化,推动更多分布有资源冷杉的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开展该植物的野外回归,稳步促进其野外种群恢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