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通州,90后的小刘经营着一家80平方米的平价百货超市,伴随着柜台电脑不断传来的新订单提示音,每天有数百个外卖订单从这里送出。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小刘的百货超市月营收额达到了一百万元,这是小刘夫妻俩此前难以想象的数字。近日,央视专题报道的这个百万杂货店店主“逆袭”的案例,阐述了即时零售的价值,更以生动的事例阐述了畅通实体经济“微循环”最后100米的重要意义。
一年多以前,他们原本在湖南老家经营一家百货超市,小两口斟酌再三,决定去大城市闯荡一番。因为熟悉超市的经营模式,小刘到北京依然选择了开一家百货小店,但刚开始生意不怎么样,一天才几单。于是,小刘第一时间就把自己的小店“挂”在了外卖平台上,他的这次调整,现在被称作“即时零售”,依托平台的骑手,小刘的百货店能在30分钟内,满足周边居民的日用百货需求,服务半径也从1—2公里拓展到了5—6公里。通过将百货小店接入线上,小刘的店铺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小刘可能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一抉择,是以即时零售这一新业态畅通实体经济“微循环”最后100米的生动案例。其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所谓即时零售,是以本地门店加上即时配送,服务周边居民,是线上入口与实体结合产生的新业态。即时零售主要致力于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的即时性需求,提供线上下单后30分钟快速送达的服务。与传统电商的全国性或者跨省区的服务范围不同,即时零售以服务本地甚至本社区的消费者为主。而其供给通常由本地实体零售的各类门店提供,例如小刘这样的百货小店。
不要小看了这种力量。首先,它对于商超、便利等实体经济有促进作用。例如,通过连接更多消费者、提高复购,即时零售帮助通州店主小刘这样的小店实现月销百万的“逆袭”。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打通微循环的最后100米的新业态,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保障民生的重要功能。这在近期北京等城市的疫情防控中就得到了印证。
今年4月,北京出现新一波疫情,朝阳区是防控重点。彼时,部分市民出现“囤货”迹象,为保障居民购买需求,北京市相关物资零售门店延长营业时间。同时,为确保物资配送渠道畅通 ,朝阳区建立了“白名单”机制,帮助美团等企业解决配送人员健康宝“弹窗”问题,保障末端配送运力,此举解决了物资供应的“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100米”问题,保障了市民的生活物资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即时零售这样的新业态,正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功能。
以即时零售为生力军的网络零售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日前,商务部官网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报告引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5万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较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在当前稳经济、促消费的大背景下,打通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主干渠道的物流大动脉非常重要,与此同时,疏通实体经济毛细血管的“堵点”“断点”同样也很关键。即时零售正在后者中发挥看得见、摸得着的作用。而这,也正成为凸显中国经济韧性的侧影。(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