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国际社会希望会议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显示,全球范围内受监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自1970年以来下降69%。面对严峻形势,各方期待尽快制定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作为COP15主席国,中国积极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展现出重要的领导力和协调力。去年,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与各方分享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理念。在中方推动下,会议通过《昆明宣言》,强调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中国还宣布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我们期待在中国的积极引领下,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中国出台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制度等,创造性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就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近年来,从全面停止商业性象牙加工销售活动,到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南南合作,中国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展望未来,中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必将继续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各方应拿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吉多·布洛霍芬、赵 亮,分别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政策研究与发展主管、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政策倡导项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