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乌尼孟和正在调整骆驼脖子上的定位器。乌尼孟和供图
中新网阿拉善3月1日电 题:阿拉善荒漠草原“黑科技”:北斗卫星找骆驼、百公里外“蹭”wifi
作者 奥蓝
3月春回大地,阿拉善高原上陆续迎来小驼羔生产季,牧民都在紧张又兴奋地边期盼边做着准备,图门巴特尔家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他家的百余峰双峰驼如今正散布在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巴音笋布日嘎查的6万余亩荒漠化牧场中,但他自己仍住在距离牧场百余公里外的巴丹吉林镇,每天两点一线往返于家和工作单位,只计划周末“回牧区忙一忙”。“我给骆驼群装了十几个定位器,手机定时推送位置。即使坐在办公室,心里也不慌。”
图为驼群正在饮水,其中一头骆驼脖子上系有定位器。乌尼孟和供图
“对于养骆驼来说,找骆驼可以说是最费心的活儿了。骆驼常年散养在茫茫沙漠里,有时候还会跑到别人家的牧场。母驼生产时会独自离队(群)去很远的地方,产羔一周左右才会带着小骆驼回来喝水。找起来真得太难了。”为此,图门巴特尔于三四年前为骆驼安装定位器。
定位器日常佩戴在几头领头骆驼身上,这几天因为产羔季,一部分定位器被移到怀孕母驼脖子上。
(资料图)图为帮助牧民“蹭”网的科技设备。吉日格勒摄
“在阿拉善,每峰骆驼的放养活动半径在30—100公里,牧民有时为找一峰骆驼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如今因为智能放牧设备,牧民可以及时发现走失骆驼的走向、准确判断并找回和管理。”乌尼孟和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家畜改良工作站的研究员,今年年底即将退休,是智能游牧系统的发明者。这几天,他每天都泡在牧民家,为春季牧业生产“答疑解惑”。
“关键是老百姓需要,牧区要发展。”乌尼孟和告诉记者,阿拉善地广人稀,广大农牧民盼望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这是他从事畜牧业40余年以来最深刻的感受。
2000年,乌尼孟和开始研发适合骆驼游牧特点的智能放牧系统。核心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把畜群的位置、运动轨迹等信息通过监测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可以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实现远程放牧、全自动统计、实时掌握牧场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等。
(资料图)图为“蹭”网的科技设备正在调试。吉日格勒摄
实践证明养驼牧户每年可节约放牧时间最少50%,放牧成本每年节约最少5000元。如果家畜的游牧规律与气象数据综合分析,还可以掌握生态系统变化规律。
如今,在阿拉善,像图门巴特尔这样的用户还有500多户,他们使用2000多台北斗定位设备,管理着2万—3万峰骆驼。“一旦骆驼靠近铁路,app还会自动报警。”
除智能游牧系统外,乌尼孟和还牵头研发了智能饮水系统、桥接技术等。2022年,以此为基础的《内蒙古阿拉善荒漠草原生态畜牧业智能化管理探索》入选2022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
“每一次都是我出设计方案和需求,请科技公司作为‘外援’来开发。”乌尼孟和告诉记者,像智能放牧系统,由科技公司负责开发系统、日常维护,他负责设计和组装、实地实验推广及售后服务等工作。“我了解牧民需求,他们了解技术,牧民最后能受益。三赢!”
阿拉善盟自然条件恶劣,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适宜人类生产生活面积仅占总面积的6%。这里也是中国骆驼之乡,牧民分散居住才能给家畜带来更大面积的草原放牧采食,满足家畜生理生活需求、保护生态平衡。如此一来,牧民则更难享受到通电、通信、通路等公共基础设施服务。
“对我来说,这个钱花得很值!以前没有网,啥都干不了。”塔木素苏木乌仁图雅嘎查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这里的12户牧民因为乌尼孟和,成功“蹭”到了数十公里以外的wifi信号,吉日格勒家是其中之一。“网很快,视频聊天都不卡,有了网,我就可以给骆驼安定位器了,以后的日子还能更好。”
他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没有网、没有手机信号,12户牧民间只能用对讲机联系,与外界几乎零交流。2019年,80公里之外接了4G光缆线,在与乌尼孟和聊了聊之后,他们看到了希望。
因为距离太远,技术方案一直在不停调整。直到2020年,吉日格勒家才真正通上了互联网,不再“与世隔绝”。近一年的变化让吉日格勒感触太深了。他告诉记者,有关通讯、交通、税务等方面的便民措施是他们特别需要的,也希望未来能得到更多政府的帮助。
(资料图)图为正在搭建的“蹭”网科技设备。吉日格勒摄
“在与移动运营商协调后,我们引进推广桥接技术,根据每户牧民居住点、电力、网络、需求等实际情况精准设计组装。”乌尼孟和说,目前已有上千户牧民结束了与外界“隔绝”的生活,最远可实现百公里外连接wifi信号。“有了网,智能放牧、智能饮水、监控等智能化牧业手段就能走进牧民家。”
据悉,阿拉善荒漠草原生态畜牧业智能化经验已被“复制”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巴彦淖尔和青海、甘肃等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