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化湿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抗病毒和抗炎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截图。(中国中医科学院提供)
记者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悉,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以抗击新冠“三药三方”之一的化湿败毒方为例,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围绕抗病毒、抗炎两个关键药效途径,深入解析源于化湿败毒方的活性成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靶点及作用途径,展示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整体作用特点及独特优势。相关研究成果24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这是首次有中药复方治疗新冠研究成果在这一国际学术期刊在线发表。
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复杂,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阐释中药疗效,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这项研究围绕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抗病毒、抗炎两个关键药效途径,初步明确化湿败毒方的作用机制,发现厚朴酚等7种成分作用于5个靶点,同时发挥抗新冠病毒及其所致炎症的双重作用。其中,6种成分发挥抗病毒作用,主要作用在病毒复制蛋白靶点SARS-CoV-2 Mpro、RdRp;5种抗炎成分的作用靶点为PDE4及炎性细胞死亡通路,其中4种成分具有抗新冠病毒和抗炎的双重作用。
“正是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整体调节作用特点,使其在治疗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全面改善患者症状,类似于‘团队协同作战’。”论文第一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整合中药学研究中心主任许海玉说,这一成果为说明白、讲清楚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研究范式,为中医药理论驱动的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化湿败毒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研制,是中医药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理论和临床疗效的物化载体。其颗粒剂“化湿败毒颗粒”于2021年获批上市。
此项研究是在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联合完成的。(记者田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