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关切,多少厚望,寄托着科技强国的梦想。在这个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里,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正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西迁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从载人航天精神到探月精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中有光、无惧风浪,深入科研无人区;他们使命在肩、以身报国,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这些向光而行的科技工作者,自己也成了光。5月30日,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如约而至。
连日来,全国各地举行丰富多样的活动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形式新颖、亮点突出、特色十足,以实际行动为科技工作者献上诚挚的节日祝福,也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创新报国、引领发展。
赓续科学精神致敬创新人物
5月29日晚,青岛五四广场的璀璨华灯渐次点亮,“科技工作者日”主题灯光秀扮靓了天幕。
“这几天,我们每晚都早早过来等着看灯光秀。这样的方式扮靓了城市,也营造了尊重科学、尊敬科技工作者的浓厚氛围,让人心潮澎湃。”青岛市民董飞兴奋地说。
5月27日至30日晚,科技工作者日主题灯光秀每晚都在青岛浮山湾畔上演。“通过主题灯光秀,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励全市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勇攀高峰,为青岛国际化创新城市建设贡献力量。”青岛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江苏主场活动中,沈树忠、张洪程、王广基团队等22个江苏人才及团队获颁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坚持热爱科学,保持对科研事业的激情和追求,以慧心和匠心驱动自己在科研领域不断前行,为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获悉团队获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王广基激动不已。
全国创新争先奖每三年颁发一次,今年,全国共有284个人才及团队获奖,江苏占7.7%,位列全国省(区、市)第二。
“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省科协的关怀和支持,”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周丹丹教授动情地说。5月29日,在延边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吉林省青年科学家年会活动上,周丹丹等34个人才及团队获第十七届吉林省青年科技奖。
近年来,吉林省科协通过实施“青年科技领英计划”,助力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共推荐17人次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透过表彰名单,聆听科技工作者的故事与心声,“科学家精神”“爱国”“奉献”这些字眼不再模糊抽象。
跟随院士脚步感受星辰大海
“我们知道,地球有45亿年历史,每一个物种的生命平均约300万年至400万年。人类在整个地质历史中是很短暂的。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生活,享受生命过程,感受生命之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戎嘉余说,他至今仍坚持去野外勘探,把艰苦的科考视为有趣的经历。
5月28日,在“童手里的创造”青少年科创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科学家精神分享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王颖、都有为以及青年科学家,向小同学们分享了科研故事和成长经历。
现场,院士们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半导体材料、芯片技术、深空探测等前沿科技的无穷魅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变成一颗颗科学的种子,轻轻播撒在少年的心里。
在第四届吉林省青年科学家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林君在报告《向地球深部进军 探测装备需自立自强》中,讲述了他带领团队研发系列可控震源、有缆遥测分布式地震仪、电磁探测仪器等自主创新探测装备,为地球科学的深部探测提供技术支撑。他的不懈创新激励在场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勇闯科研无人区。
5月30日,24位“科学明星”登上了青岛市的主题巡展,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矢志报国、接力奋斗的动人故事,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深耕一线、求实创新的先进事迹,化作感人文字和生动图片让人过目难忘。
“作为青年学生,我将汲取榜样的力量,在学习、科研道路上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传承科学家精神,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靖宇说。
“看,那闪烁的星空里,从万户到嫦娥工程,承载着多少炎黄子孙的梦想。看,那璀璨的银河里,从九天揽月到飞向太空,传承着多少中国人的希望。”南京市府西街小学的同学们,用稚嫩的童声朗诵原创诗歌《致敬科学家》,在美好的祝福声中,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正悄然传递。
科技自立自强书写强国华章
一块钢板能有多薄?在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 “手撕钢”研发团队的带头人王天翔拿着一张薄如锡纸的钢片介绍,这种超薄不锈钢精密箔材厚度仅有0.02毫米。
5月24日,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山西主场活动中,王天翔告诉记者,从“高大上”的航空航天、高端电子、新能源,到眼下时兴的折叠屏手机都少不了它。
为研发“手撕钢”,研发团队反复试验711次,攻克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手撕钢”、笔尖钢、超平钢……一件件硬核展品记录下他们攻坚克难的不懈探索,也映照着科研人员创新报国的初心如磐。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努力、接续前行。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以大地作纸、以实干为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
刚刚获得第十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的尹飞飞,长期从事海南岛新发热带传染病和输入性传染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研究工作,作为海南医学院—香港大学热带传染病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病毒资源库海南医学院分库负责人,自2019年起,她每年组织实验团队参加科普日活动。“科普让我感受到知识传播的力量,也给我们提出很多基于实际生活的科学问题和新的科研角度。”尹飞飞说。
5月29日,黑龙江省科协发布《服务科技工作者18条》,通过科学、系统、规范的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以“集中建库聚起来、吸纳入会管起来、科技服务用起来、举荐表彰扶起来、宣传示范树起来”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服务举措,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振兴龙江贡献智慧和力量。
多少关切,多少厚望,寄托着科技强国的梦想。在这个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里,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正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记者 张晔 韩荣 宋迎迎 王祝华 李丽云 杨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