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快速物流、应急救援、农林植保、航空测绘等领域。为推动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日前公布,提出促进无人驾驶航空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创新。
田间地头好帮手
新兴技术迅猛发展,无人机产业不断壮大。目前中国无人机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据统计,无人机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约13.8%,全国无人机企业已超过1.5万家,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超过70万个,无人机注册数已超过100万架,年飞行量约2000万小时。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丰镇市,一架农业植保无人机正急速穿梭,机体下方喷出的白色农药形成一道雾帘。无人机平稳地穿梭在田间地头,不一会儿,一大片玉米地就喷洒完了。“以前打农药都是靠人工,一亩地最少需要半个小时,还免不了踩坏好多庄稼。现在用无人机喷药,2分钟就能搞定2亩地,防治效果也特别好。”一位村民说。
这是无人机助力现代农业生产的缩影。从无人机病虫害防治,到无人机施肥,再到无人机除草……无人机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翅膀,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也为农业稳产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展势头正劲
除了农林保值,无人机也在赋能城市治理。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管理局启用无人机解决违建问题。此前,诸多违建因为隐蔽性较强,城管部门面临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等多重难题。为破解执法的困局,执法队员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深入腹地,进行无死角、全覆盖的空中巡查航拍。发现违建后,工作人员可以高效整治。
江苏苏州高新区东北部枫桥派出所充分利用无人机智能化网格化集群式巡航。据悉,无人机巡航在实践中能发挥独特优势,尤其是在酒驾顶包、违章停车等违法行为查处中,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开展飞航视频传输,进行前期取证,与地面执法记录仪、车载监控形成证据链合力,可以全面、准确、立体化、实时动态掌握现场情况,更有效地进行处置。
在技术突破和应用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无人机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快速物流、应急救援、航空测绘等领域,无人机产业的重点正在从生产制造向专业化应用服务发展,应用场景广阔,发展势头正劲。
法规空白需填补
中国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快速兴起,有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无人驾驶航空器扰航、偷拍、侵权等问题凸显,威胁航空安全、公共安全,风险挑战不容忽视,规范无人机产业发展迫在眉睫。
“中国现行航空管理制度是基于有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管理模式设计的,缺乏有效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难以适应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更新快、应用场景广等特点。”司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填补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法规空白,依法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及相关活动的安全监管,有效化解和防范风险,促进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重量、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性能指标,将无人驾驶航空器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大型5个类别,在设计生产、操控人员要求、飞行空域划设、飞行活动规范等方面既明确了一体遵守的规则,又规定了差异化的监管要求。据悉,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制定《条例》的重要原则。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认为,《条例》从生产制造、登记注册、运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对无人机飞行活动进行了规范,为无人机“飞得起来、飞得顺畅、飞得便捷、飞得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同时为规范无人机产业发展、营造无人机应用生态提供了有力指导和良好环境。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下,“无人机+”未来将赋能更多更广的行业领域,末端物流、城市治理、城市空中交通等新型低空应用场景将更大规模涌现,从而将形成广域互联、泛在感知、智能控制、精准监管、安全可靠的低空应用发展新格局。武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