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无”草?听听调查数据怎么说

2023-07-21 09:46:00 来源:光明网

草海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西北部威宁县城西南侧,有“高原明珠”之称,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以保护完整的、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以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水草丰富而得名。然而近年来,草海沉水植被发生大面积衰退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然而,事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为系统解析草海水草衰退和水体浑浊的原因,2021年,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委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草海流域污染物、大气沉降、地下水,草海湖区和入湖河流的水质、浮游生物、沉积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等开展了全方位的调查和监测。

草海“无”草?听听调查数据怎么说

首先来看一组草海水草消亡的时间线。早在2016年,就有监测显示草海的挺水植物如水葱、水莎草等出现衰退现象,此后沉水植物也相继变得稀疏。2019年,据当地巡护队员反映,草海中心深水区开始出现水草消失现象,消失面积约2.5平方公里。2020年,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草管委”)反映,草海中心区域水体颜色变深、水质变浑。2021年4、5月份情况更甚,到7月份约有3.7平方公里的沉水植物空白区域。

为此,我们系统梳理了近10年来草海生态环境的主要变化。首先,2012年-2020年草海出水口每周水位监测数据表明,自2013年开始草海水位较之前提升近1米,而且水位落差减小(2013年以前有1.5米,现在约0.8米)。2015年以来,草海年均水位显著抬升并且年内波动变幅减小。持续的高水位和较小的水位变幅都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水位过高不仅能抑制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还可导致水下光照不足,水生植物幼苗无法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另一方面,草海水浅浪大加速了沉积物再悬浮和底泥营养盐释放,营养盐增加促进藻类生长,导致水体浑浊度进一步增加,从而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甚至消亡,而沉水植物的减少或消亡又进一步促进了沉积物悬浮和营养盐的释放,形成恶性循环。

再来看看草海的鱼类数据。2022年,我们对草海全湖不同生境开展了详细的鱼类调查,发现草海鱼类群落结构并不复杂,仅有17种,这其中,䱗、鲫、麦穗鱼等小型鱼类是草海的主要优势种。我们同时对草海鱼类的资源量进行了初步的估算,发现即使在2021-2022年草海鱼类资源量最多时也仅640吨左右,主要以䱗、鲫、麦穗鱼等小型鱼类为主,草鱼仅占3%。假设草海的面积以3.2万亩算,草海鱼类资源量仅为约40斤/亩,这个数字远远低于长江流域其它典型浅水湖泊的正常鱼类资源量。由此可见,草海完全算不上“鱼满为患”。另一方面,从生态调控的渔获物分析,草海确实存在一定数量的大个体草鱼,客观上说,草鱼的摄食对水草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草鱼产漂流性卵,需要在大江大河的流水中才能产卵和孵化,而草海是高原静水型湖泊,草鱼不能在草海自然繁殖。而且在水温相对较低的草海,草鱼生长到如此规格需要6-7年左右时间。因此,在没有人工投放的情况下,草海草鱼的数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加,这跟草海水草在短期内断崖式的大面积且无差别的消失不相对应。

事实上,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变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是由系统内和系统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草海生态问题发生以后,贵州省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现场调研、论证和专家研判分析,均一致认为草海生态环境复杂,是多种因素造成草海水草衰退。

2021年7月开始,草海保护区采取水位调节、鱼虾调控、水草种植等组合措施,草海水生植被已经得到部分恢复。2022年在草海北岸、东岸和南岸部分区域藨草、水葱等挺水植物逐步萌发和恢复明显,2023年6月调查发现水草恢复和萌发区域约7平方公里,占草海水面的30%左右。草海水温较低,今年水生植被复苏偏晚,预计到秋季水生植被会继续发育,草海重构鱼草和谐看到了希望。未来,草海还应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系统的长期跟踪监测,建立完备的水生态系统大数据和预警平台,为草海水生态系统的演变及时提供科技支撑和预警预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