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电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彦10日告诉记者,近年来的持续监测显示,中华穿山甲栖息地质量不断向好,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
华彦说,目前在广东、江西、浙江、福建、海南等10个省份均发现中华穿山甲踪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华穿山甲在我国多个省份具有一定规模的繁殖种群,局部地区栖息地质量和连通性较好。其中,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已在野外发现有多个繁殖种群,是其种群数量正在恢复的有力证据。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2020年6月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升为国家一级,在国内立法层面实施最高级别保护,禁止猎捕、食用和商业性进出口穿山甲,严格监管其人工繁育、交易、利用、运输、寄递、进出口活动。
2020年7月我国成立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统筹国内外穿山甲保护科研力量,提高穿山甲保护科研水平和救护、医治等方面能力,并开展野外监测、栖息地修复、疾病防控、放归自然等科学研究工作。目前仅在广东就布局建设野外科学研究台站4个,长期固定监测点20个。
“多年来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是导致全球穿山甲濒危的主要因素。随着中国不断加大保护力度,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逐渐恢复。”华彦表示,加强保护合作应当成为今后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要加强对穿山甲分布国的援助与技术输出,引导全球力量一起参与保护。